【毁于一旦前半句是哪句】“毁于一旦”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常用来形容事情在短时间内被彻底破坏或失败。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的是,这个成语其实有一个完整的句子,而“毁于一旦”只是其中的后半部分。
一、总结
“毁于一旦”出自《后汉书·王符传》,原句为:“功成不退,终致祸败;毁于一旦,悔之晚矣。”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功成名就之后不及时退隐,最终会招致灾祸;而一旦失败,后悔也来不及了。
因此,“毁于一旦”的前半句是:“功成不退,终致祸败”。
二、表格展示
成语 | 原文出处 | 前半句 | 后半句 | 解释 |
毁于一旦 | 《后汉书·王符传》 | 功成不退,终致祸败 | 毁于一旦,悔之晚矣 | 成功后不退隐,最终导致失败,后悔已晚 |
三、拓展理解
“毁于一旦”这个成语强调的是“成功之后的隐患”,提醒人们在取得成就后要保持谨慎,不可得意忘形。历史上许多因功高震主而遭贬或遇害的例子,正是“功成不退”的后果。
此外,成语“功成身退”也与之相关,出自《道德经》,意思是功业完成后应主动退出,避免引起猜忌和祸端。
四、结语
了解成语的完整出处,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其含义和背后的文化内涵。“毁于一旦”不仅是一个警示,更是一种处世智慧。希望本文能帮助你更好地掌握这一成语的用法和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