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履蹒跚是什么意思】“步履蹒跚”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人走路时动作缓慢、不稳,通常带有年老或身体虚弱的意味。它不仅可用于形容人的行走状态,也可以用来比喻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迟缓或困难。
一、词语解析
词语 | 拼音 | 含义 | 使用场景 |
步履蹒跚 | bù lǚ pán shān | 形容走路缓慢、摇晃、不稳的样子 | 多用于描写老年人或体弱者走路的姿态,也可比喻事物发展缓慢 |
来源 | —— | 出自古代文学作品,常见于诗词和散文中 | —— |
用法 | —— | 一般作谓语或定语使用 | 如:“老人步履蹒跚地走着。” |
二、词语用法举例
1. 描写人物状态
- 老人步履蹒跚地走进了院子。
- 小孩刚学会走路,步履蹒跚,显得格外可爱。
2. 比喻事物发展缓慢
- 这个项目推进缓慢,步履蹒跚,难以取得进展。
- 新企业的发展步履蹒跚,需要更多时间积累经验。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别 | 词语 |
近义词 | 步履维艰、行步艰难、踉跄而行 |
反义词 | 行云流水、健步如飞、步伐轻快 |
四、总结
“步履蹒跚”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既可用于描写人的行走状态,也可用于比喻事物发展的缓慢与艰难。在写作中,合理使用该词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使表达更加细腻、真实。
通过了解其含义、用法及相关词汇,我们可以更准确地运用这一成语,提升语言表达的丰富性和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