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简介】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黄河流域建设的大型综合性水利工程之一,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区与济源市交界处,是黄河中游干流上的重要控制性工程。该工程集防洪、减淤、供水、发电、灌溉等多功能于一体,对保障黄河下游安全、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工程概况
项目 | 内容 |
工程名称 | 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 |
建设时间 | 1994年动工,2001年基本建成 |
地理位置 | 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区与济源市交界处 |
工程性质 | 综合性水利枢纽工程 |
总投资 | 约100亿元人民币 |
设计单位 | 黄河水利委员会、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等 |
施工单位 | 多家国内大型建筑企业联合承建 |
二、工程功能
小浪底工程的主要功能包括:
1. 防洪减灾
小浪底水库可有效调节黄河水量,减少下游洪水发生的频率和强度,保障下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2. 减淤排沙
通过水库调水调沙,将大量泥沙拦截在库区内,减轻黄河下游河床淤积,延长河道使用寿命。
3. 供水与灌溉
为沿黄地区提供稳定的水源,支持农业灌溉、城市供水和工业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4. 发电
工程配备有水电站,装机容量较大,为周边地区提供清洁能源。
5. 生态改善
通过合理调度水流,改善黄河下游生态环境,促进湿地恢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
三、工程特点
特点 | 描述 |
高坝大库 | 坝高154米,总库容约126亿立方米 |
调水调沙系统 | 全国首个大规模调水调沙系统,实现“蓄水拦沙”与“泄水排沙”相结合 |
智能化管理 | 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工程运行的自动化与智能化管理 |
生态友好 | 在设计与运行过程中注重生态保护,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干扰 |
四、工程意义
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不仅是我国治黄史上的里程碑,也是世界大型水利工程中的典范。它不仅解决了黄河“地上悬河”的隐患,还为黄河流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管理的完善,小浪底工程将继续发挥其在防洪、生态、经济等方面的综合效益,成为黄河治理的重要基石。
如需进一步了解小浪底工程的具体技术参数或运行情况,可参考相关水利部门发布的权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