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情偶寄水仙原文及翻译】《闲情偶寄》是清代李渔所著的一部生活艺术类杂文集,内容涉及戏曲、园林、饮食、养生等多个方面,语言生动,富有生活情趣。其中“水仙”一节,虽篇幅不长,但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细腻观察与审美情趣。
一、原文节选(出自《闲情偶寄·水仙》)
> 水仙,花中之雅品也。其色洁白,其香幽远,其姿清丽,其性孤高。世人多爱其形,而不知其性。余尝见人种水仙于盆中,日日浇灌,终年不谢,然其香则渐淡矣。盖水仙之性,喜冷而不喜热,宜静而不宜动,若过于殷勤,则反损其神。
二、翻译
水仙是一种花中高雅的植物。它的颜色洁白,香气幽远,姿态清秀,性格孤傲。人们大多喜爱它的外形,却不知道它的本性。我曾看到有人把水仙种在盆里,每天浇水,一年四季都不凋谢,但它的香味却渐渐变淡了。这是因为水仙的本性喜欢寒冷而不喜欢温暖,适合安静而不适合频繁打扰,如果过于殷勤照料,反而会损害它的神韵。
三、总结与分析
项目 | 内容 |
作者 | 李渔(清代) |
文体 | 杂文 |
主题 | 水仙的生长特性与审美意趣 |
核心观点 | 水仙性喜冷、静,过度照料反失其神 |
写作手法 | 借物抒情,借水仙表达对自然与生活的感悟 |
语言风格 | 清新典雅,富有哲理 |
四、延伸思考
李渔在文中并未单纯描述水仙的形态,而是通过对其生长特性的描写,引申出对生活态度的思考:事物有其自然规律,过度干预反而适得其反。这种思想不仅适用于养花,也适用于人生处世。正如水仙需要适度的环境才能保持其清香与姿态,人也需要在适当的节奏中保持内心的宁静与高洁。
五、结语
《闲情偶寄·水仙》虽短,却蕴含深意。它不仅是一篇关于植物的文章,更是一篇关于生活智慧的散文。通过水仙这一小物,李渔传达了他对自然、生活和人性的深刻理解,值得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