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里一徘徊的徘徊什么意思】“五里一徘徊”出自《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其中“行道迟迟”意为行走缓慢,而“五里一徘徊”则进一步强调了行路之艰难与情绪的低落。
“徘徊”在此处的意思是“来回走动、犹豫不决”,常用来形容人在情感上或行动上的迟疑和不安。在古文中,“徘徊”不仅表示物理上的走动,也常象征心理上的矛盾与纠结。
一、
“五里一徘徊”的“徘徊”指的是人在行进过程中不断停留、回转,表现出一种犹豫不决、情绪低落的状态。这种表达方式常用于描写旅途中因思念、忧愁或疲惫而步履维艰的情景。通过“五里一徘徊”这一形象化的描述,诗人传达出一种深沉的情感和对现实的无奈。
二、表格展示
词语 | 含义 | 出处 | 用法 | 情感色彩 |
徘徊 | 回来走动,犹豫不决 | 《诗经·小雅·采薇》 | 描述行路缓慢、情绪低落 | 悲伤、忧郁 |
五里一徘徊 | 每走五里就停下来徘徊一次 | 《诗经·小雅·采薇》 | 形容旅途艰辛、心情沉重 | 感伤、惆怅 |
三、延伸理解
“五里一徘徊”不仅是对行路状态的描写,更是一种情感的外化。它体现了古代文人面对离别、远行时的复杂心理,也反映了当时社会中人们对人生无常、命运多舛的深刻感悟。这种表达方式在后世文学中被广泛借鉴,成为描绘思乡、怀旧、孤独等情感的经典意象。
四、结语
“五里一徘徊”的“徘徊”并非简单的来回走动,而是承载着丰富的情感内涵。它既是行路的写实,也是心灵的映照。通过对这一词语的理解,我们能更深入地体会古诗词中的情感张力与语言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