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聒不舍的意思及成语故事】“强聒不舍”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人说话或行为过于执着、反复纠缠,即使对方已经表示不耐烦或不愿意继续听下去,仍然不愿停止。这个成语在日常交流中多带有贬义,用来批评那些不知进退、过分坚持己见的人。
一、成语释义
词语 | 解释 |
强聒 | 强行聒噪,即强行说话、不停地说 |
不舍 | 不肯停止 |
整体含义:
指人不顾他人感受,一味地重复说话或行为,不肯停止,让人感到厌烦。
二、成语出处
“强聒不舍”最早出自《庄子·德充符》:
> “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唯止能止众止。受命于地,唯松柏独也,在冬夏青青;受命于天,唯尧舜独也,在万夫之上。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今也,万民皆有余,而君独不足,是未得其术也。故曰:‘强聒不舍者,不可与言也。’”
这句话的大意是说:有些人总是不停地说话,即使别人已经不想听了,也不肯停下来,这样的人是无法与其深入交谈的。
三、成语用法
- 常用语境: 多用于批评那些说话没有分寸、不懂变通的人。
- 近义词: 唠唠叨叨、喋喋不休、絮絮不止
- 反义词: 言简意赅、适可而止、知趣而退
四、成语故事(简要)
《庄子》中提到“强聒不舍”,原本是描述一种不合时宜的行为方式。在古代,人们讲究“言当其时”,即说话要合时宜,不能无休止地重复。而“强聒不舍”正是违背了这一原则,因此被看作一种不智、不礼貌的表现。
后世将此引申为对某些人行为的批评,尤其在现代社会中,这种现象屡见不鲜——比如在会议中不断重复自己的观点,或者在对话中反复强调一些已经被否定的意见,让人感到烦躁。
五、总结表格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强聒不舍 |
拼音 | qiǎng guō bù shě |
出处 | 《庄子·德充符》 |
含义 | 不顾他人感受,执意重复说话或行为,不肯停止 |
用法 | 多用于批评说话啰嗦、不知进退的人 |
近义词 | 唠唠叨叨、喋喋不休 |
反义词 | 言简意赅、适可而止 |
使用场景 | 日常交流、职场沟通、人际关系中 |
六、结语
“强聒不舍”虽然是一个略带贬义的成语,但在生活中,我们应当学会倾听与适时停止,避免因过度表达而影响他人感受。真正的沟通,不仅在于表达自己,更在于理解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