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听则明兼听则暗全文】一、
“偏听则明,兼听则暗”这句话出自《资治通鉴》中的一段话,原文为:“人主以一人之智,不能尽天下之理;以一人之明,不能遍天下之物。故圣人设官分职,使贤者居其位,能者任其事,然后可以广视听,得真知。”后世在引用时,常将“偏听则明,兼听则暗”作为一句警句使用,用来强调听取多方意见的重要性。
这句话的核心思想是:如果只听一面之词(偏听),反而可能获得更清晰的认知;而如果听信太多不同声音(兼听),反而可能陷入混乱或误解。因此,这句话并非简单的“多听更好”,而是强调在听取信息时要具备判断力和辨别能力。
二、关键概念解析
概念 | 含义 | 应用场景 |
偏听 | 只听取一种观点或信息 | 在决策初期,快速获取核心信息 |
明 | 明确、清晰、有洞察力 | 通过单一视角获得明确结论 |
兼听 | 听取多种不同的声音 | 在全面分析时参考多方意见 |
暗 | 混乱、模糊、难以判断 | 多种信息交织可能导致认知混乱 |
三、实际应用与启示
1. 决策过程中需平衡听取与判断
在做重大决定时,不能只依赖一个来源的信息,也不能被过多信息淹没。应建立筛选机制,识别可信信息,避免被误导。
2. 领导者应具备独立思考能力
领导者在听取下属意见时,应保持清醒头脑,不盲从多数,也不轻信少数人,做到“择其善者而从之”。
3. 信息时代更要理性对待舆论
网络信息繁杂,真假难辨。面对舆论风向,需冷静分析,不被情绪左右,才能做出正确判断。
4. “偏听”不是坏事,“兼听”未必有益
有时候,听取一个权威或专业的声音,比听一百个杂音更有价值。关键在于“听”的质量而非数量。
四、结语
“偏听则明,兼听则暗”并非鼓励只听一面之词,而是提醒我们在面对复杂信息时,要有选择地倾听,并具备独立判断的能力。真正智慧的人,能在纷繁的声音中找到真理的脉络,做到“听而不盲,信而不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