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曳的解释是什么】“曳”是一个较为常见的汉字,但在日常使用中并不如“拉”“拖”等字频繁。它的含义较为丰富,既有动词用法,也有形容词用法。以下是对“曳”字的详细解释。
一、
“曳”读作 yè,主要表示“拖、拉”的意思,也可用于描述物体缓慢移动的状态。在古代文献中,“曳”常用于描写人或物被拖动的情景,有时也带有文学色彩,表达一种悠长、缓慢的感觉。
此外,“曳”在某些语境下还可能表示“牵动”、“引动”,如“曳尾于涂中”(出自《庄子》),意为像乌龟一样拖着尾巴在泥里爬行,比喻安于贫贱、不慕荣华。
二、表格形式展示
汉字 | 拼音 | 部首 | 笔画 | 基本释义 | 用法举例 | 出处/来源 |
曳 | yè | 丿 | 7 | 拖、拉;牵引 | 曳车、曳步 | 《说文解字》、《庄子》 |
引动、牵动 | 曳尾于涂中 | 《庄子·秋水》 | ||||
缓慢地移动 | 曳影而行 | 古代诗词、散文 |
三、补充说明
1. 形近字辨析
“曳”与“拽”、“拖”、“拉”等字意思相近,但“曳”更强调动作的缓慢和持续性,常用于书面语或文学作品中。
2. 现代使用情况
在现代汉语中,“曳”使用频率较低,多见于成语、古文或特定语境中,如“曳地长裙”、“曳尾之姿”。
3. 文化内涵
在古代文化中,“曳”不仅是一种动作,也承载了某种情感色彩。例如“曳尾于涂中”表现了一种淡泊名利、自得其乐的精神状态。
四、结语
“曳”虽然不是高频汉字,但其含义丰富,具有一定的文学性和历史感。了解“曳”的意义,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古文及传统文化中的表达方式。在学习和写作中,适当使用“曳”字,可以增加语言的表现力和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