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情记趣原文翻译】《闲情记趣》是清代文学家沈复所著《浮生六记》中的一篇,内容生动地记录了作者在日常生活中的闲适情趣与生活感悟。本文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作者与妻子芸娘的日常生活片段,展现了古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与审美情趣。
一、文章总结
《闲情记趣》主要讲述了作者沈复与其妻芸娘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乐趣和生活细节。文中通过描写他们赏花、品茶、养鱼、听雨等场景,体现了作者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也反映出一种淡泊名利、追求精神愉悦的生活态度。文章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具有浓厚的文人气息。
二、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原文 | 翻译 |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 我回忆小时候,能够睁大眼睛对着太阳,看得非常清楚,看见微小的东西也一定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常常有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 |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 我常常在土墙高低不平的地方,花台边的小草丛中,蹲下身子,使自己的视线与花台齐平;集中精神仔细看,把丛草当作树林,把虫蚁当作野兽,把凸起的土块当作山丘,凹陷的地方当作山谷,在其中神游,感到非常愉快。 |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 | 有一天,我看到两只小虫在草中争斗,看得正入神,忽然有一个巨大的东西,像搬动山、推倒树一样走来,原来是只癞蛤蟆。 |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 它舌头一伸,两只小虫就被吞吃了。我当时年纪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啊”地一声惊叫。等到神志恢复后,捉住蛤蟆,打了几十下,把它赶到别的院子里去了。 |
余尝学吟诗,未得其妙,遂不复作。 | 我曾经试着写诗,但没有掌握其中的妙处,于是就不再写了。 |
芸曰:“子之读书,非为功名,乃为悦己耳。” | 芸说:“你的读书,不是为了功名,而是为了自己高兴罢了。” |
三、文章特点总结
- 语言简洁:全文语言朴素自然,富有画面感。
- 情感真挚:通过对日常生活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与满足。
- 意境深远:通过想象与联想,将平凡事物赋予诗意与美感。
- 哲理深刻:在闲适之中蕴含着对人生、自然的深刻思考。
四、结语
《闲情记趣》虽篇幅不长,却以其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哲思,成为古代文人生活情趣的典范之作。它提醒我们,在忙碌的现代生活中,也要学会放慢脚步,发现生活中的点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