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古诗赏析与翻译】苏轼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和书法家,他的诗词作品以豪放洒脱、意境深远著称。《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是苏轼在杭州任职期间所作的一组七言绝句,描绘了夏日西湖的自然景色,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豁达的情怀。
一、诗歌
这首诗共四首,写于一个夏天的傍晚,诗人登上望湖楼,看到乌云翻滚、骤雨倾盆、雷电交加的景象,随后雨过天晴,湖面波光粼粼,景色宜人。诗中既有对自然变化的生动描写,也透露出诗人内心的豁达与超然。
二、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原文 | 翻译 |
黑云翻墨未遮山, | 乌云像打翻的墨汁一样,还未遮住远山, |
白雨跳珠乱入船。 | 白色的雨点像跳动的珍珠,纷纷落入船中。 |
卷地风来忽吹散, | 忽然一阵大风吹来,乌云被吹散, |
望湖楼下水如天。 | 望湖楼下的湖水仿佛与天空相连。 |
三、赏析要点
1. 意象鲜明:诗中“黑云”、“白雨”、“跳珠”等词语形象生动,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
2. 动静结合:前两句写雨势之猛,后两句写雨后的宁静,形成鲜明对比。
3. 语言简练:全诗仅28字,却将风雨骤变的过程刻画得惟妙惟肖。
4. 情感豁达:诗人面对自然变幻,表现出一种从容不迫、超然物外的心态。
四、创作背景简介
此诗写于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当时苏轼任杭州通判。他常游历西湖,写下多首描写西湖风光的诗作。这首诗正是他在一次登楼观景时,因天气突变而有感而发,记录下瞬间的自然之美。
五、结语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的诗,更体现了苏轼对生活的感悟与对自然的热爱。其语言简练、意境开阔,是宋代山水诗中的佳作之一,值得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