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目而视的意思】“侧目而视”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人们在面对某些人或事时,因不满、轻视、愤怒或警惕而不敢正面直视,而是用眼角余光偷偷地看。这个成语不仅表达了眼神上的回避,还隐含了心理上的排斥或反感。
一、成语解释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侧目而视 |
拼音 | cè mù ér shì |
出处 |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wán)而不忍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卒皆愿为用。然其所以不能取天下者,以其好用小慧,不从大计,故终不能成大事。……项王怒,欲杀亚父,亚父曰:‘臣请休矣!’遂去,项王亦不追。于是诸将皆心怨,项王亦不能制。……于是诸将皆侧目而视。” |
含义 | 形容对某人或某事感到不满、轻视或害怕,不敢正眼相看,只能斜视。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形容态度冷淡、不屑或带有敌意的注视。 |
情感色彩 | 贬义 |
二、成语用法举例
句子 | 解析 |
他对这个人的行为感到非常不满,总是侧目而视。 | 表达对他行为的不屑和反感。 |
在会议上,他因为发言不当,被同事们侧目而视。 | 显示他在团队中的不受欢迎。 |
那个陌生人走进来时,大家都侧目而视,似乎对他有所戒备。 | 表现对陌生人的警惕和不安。 |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型 | 成语 |
近义词 | 瞧不起、不屑一顾、另眼相待、冷眼旁观 |
反义词 | 正视、注视、直视、仰视 |
四、总结
“侧目而视”不仅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更是一种复杂情绪的表达方式。它反映了人在面对不认同、不信任或厌恶的对象时的心理状态。在日常生活中,虽然我们很少使用这个成语,但在文学作品中,它常常用来刻画人物之间的微妙关系和情感变化。
通过了解这个成语的出处、含义及用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汉语文化的丰富性与细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