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日常问答 >

颤抖解释及出处介绍

2025-09-04 05:37:06

问题描述:

颤抖解释及出处介绍,快急哭了,求给个正确方向!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9-04 05:37:06

颤抖解释及出处介绍】“颤抖”是一个常见的汉语词汇,常用于描述身体或情绪上的轻微震动。它既可以指物理上的动作,也可以表示心理上的不安或紧张。以下是对“颤抖”的详细解释及其出处的介绍。

一、词语解释

项目 内容
词性 动词/形容词
基本含义 1. 身体因寒冷、恐惧、激动等而引起的轻微抖动;
2. 表示情绪上的不安、紧张或焦虑。
用法举例 - 他因为害怕而浑身颤抖。
- 她的声音微微颤抖,显得很紧张。
近义词 颤动、发抖、战栗、哆嗦
反义词 镇定、冷静、平稳

二、出处介绍

“颤抖”一词最早见于古代文学作品中,多用于描写人物情感或环境氛围。以下是几个典型的出处:

出处 文献 说明
《诗经》 《小雅·采薇》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虽未直接使用“颤抖”,但其中表达的情感波动与“颤抖”有相通之处。
《红楼梦》 曹雪芹 多次描写人物在情绪波动时的身体反应,如“她颤抖着声音说……”
《聊斋志异》 蒲松龄 通过人物的心理描写,表现出“颤抖”这一状态,如“惊恐之余,四肢颤抖”。
现代文学 如鲁迅、老舍等作家 在描写人物心理和环境时,常用“颤抖”来形容情绪或环境的不稳定感。

三、总结

“颤抖”一词在汉语中具有丰富的语义和广泛的应用场景,既可以描述身体的动作,也可以表达心理的状态。从古至今,该词在文学作品中被频繁使用,用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情感深度。理解“颤抖”的含义及其出处,有助于更好地掌握汉语的表达方式,并在写作中更准确地运用这一词汇。

如需进一步了解“颤抖”在不同语境中的具体用法,可结合具体语句进行分析。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