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机有哪十九条】在中医理论中,“病机”指的是疾病发生、发展和变化的机制,是中医辨证论治的重要依据。《黄帝内经》中对病机进行了系统总结,其中最著名的是“病机十九条”,这是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的重要理论基础。
以下是对“病机有哪十九条”的总结与归纳,以文字说明加表格的形式呈现,帮助读者更清晰地理解其内容。
一、病机十九条概述
“病机十九条”出自《素问·至真要大论》,原文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寒收引,皆属于肾;诸气膹郁,皆属于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诸痛痒疮,皆属于心;诸热瞀瘛,皆属于火;诸燥狂越,皆属于火;诸暴强直,皆属于风;诸痉项强,皆属于湿;诸逆冲上,皆属于火;诸痿喘呕,皆属于上;诸涩枯涸,皆属于津液;诸鼓胀者,皆属于热;诸痛痒疮,皆属于心;诸寒收引,皆属于肾;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诸气膹郁,皆属于肺;诸热瞀瘛,皆属于火;诸躁狂越,皆属于火。”
虽然原文中部分条文重复,但整体上构成了中医对常见病症病机的分类归纳,体现了“以五脏为中心,六淫为外因”的辨证思路。
二、病机十九条详解(表格形式)
| 序号 | 病机条文 | 病机归属 | 症状特点 | 说明 |
| 1 |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 肝 | 头晕、目眩、肢体震颤 | 肝主风,风邪易扰动肝阳 |
| 2 | 诸寒收引,皆属于肾 | 肾 | 寒冷、拘挛、关节疼痛 | 肾主水,寒邪易伤肾阳 |
| 3 | 诸气膹郁,皆属于肺 | 肺 | 呼吸急促、胸闷、咳嗽 | 肺主气,气滞则生痰 |
| 4 | 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 脾 | 水肿、腹胀、四肢沉重 | 脾主运化,湿困中焦 |
| 5 | 诸痛痒疮,皆属于心 | 心 | 疼痛、瘙痒、疮疡 | 心属火,火毒易致疮疡 |
| 6 | 诸热瞀瘛,皆属于火 | 火 | 高热、神昏、抽搐 | 火邪伤阴,扰动心神 |
| 7 | 诸燥狂越,皆属于火 | 火 | 烦躁、狂言、行为异常 | 火盛则扰心神 |
| 8 | 诸暴强直,皆属于风 | 风 | 突然僵硬、抽搐 | 风性善行数变,易致筋脉失养 |
| 9 | 诸痉项强,皆属于湿 | 湿 | 颈项强直、肌肉酸痛 | 湿邪重浊,阻滞经络 |
| 10 | 诸逆冲上,皆属于火 | 火 | 上逆、呕吐、咳血 | 火性炎上,易致气逆 |
| 11 | 诸痿喘呕,皆属于上 | 上焦 | 肢体无力、气喘、呕吐 | 上焦气机不畅 |
| 12 | 诸涩枯涸,皆属于津液 | 津液 | 口干、皮肤干燥、便秘 | 津液不足,失于濡润 |
| 13 | 诸鼓胀者,皆属于热 | 热 | 腹部胀满、水肿 | 热邪郁结,气机壅塞 |
| 14 | 诸痛痒疮,皆属于心 | 心 | 疼痛、瘙痒、疮疡 | 同第5条,重复表述 |
| 15 | 诸寒收引,皆属于肾 | 肾 | 同第2条,重复表述 | |
| 16 | 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 脾 | 同第4条,重复表述 | |
| 17 | 诸气膹郁,皆属于肺 | 肺 | 同第3条,重复表述 | |
| 18 | 诸热瞀瘛,皆属于火 | 火 | 同第6条,重复表述 | |
| 19 | 诸躁狂越,皆属于火 | 火 | 同第7条,重复表述 |
三、总结
“病机十九条”虽有重复,但其核心思想在于通过五脏与六淫的关系,归纳了多种常见疾病的发病机制。它不仅是中医辨证的基础,也为临床治疗提供了重要指导。掌握这些病机,有助于提高中医诊疗水平,增强对疾病本质的理解。
在实际应用中,需结合具体症状、舌象、脉象等综合判断,不可机械套用。同时,现代医学与传统中医相结合,也有助于更全面地认识疾病的发展规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