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干盗书一歇后语】“蒋干盗书”是一个源自《三国演义》的典故,常被用作歇后语来比喻“自投罗网”或“做了不该做的事”。这个故事在民间流传广泛,也常被用来形容人因贪心或轻信他人而陷入困境。
一、歇后语解释
歇后语:蒋干盗书
解释:自投罗网 / 自取灭亡
这个歇后语来源于《三国演义》中的一段情节。蒋干是曹操的谋士,曾试图从周瑜那里盗取密信,结果反被周瑜设计识破,不仅未能得逞,反而暴露了自己,导致曹操对他失去信任。
二、故事背景简述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三国演义》第45回 |
人物 | 蒋干(曹操谋士)、周瑜(东吴大都督) |
情节 | 蒋干自告奋勇去劝降周瑜,却反被周瑜利用,盗取假密信并加以伪造,使曹操误以为周瑜有叛变之心,最终导致蒋干失宠。 |
启示 | 贪图小利、轻信他人、不自量力者,往往自食其果。 |
三、歇后语的使用场景
场景 | 应用例子 |
批评某人行为不当 | “你这做法真是蒋干盗书,自找麻烦。” |
描述局势反转 | “他本想占便宜,结果反被算计,真是蒋干盗书。” |
教育他人做事谨慎 | “做事要小心,别学蒋干盗书,最后落个笑话。” |
四、总结
“蒋干盗书”这一歇后语,形象地描绘了一个因贪婪和轻信而导致失败的故事。它不仅是对历史人物的讽刺,也是对现实生活中类似行为的一种警示。通过这个歇后语,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作聪明”的后果,从而在生活中更加谨慎、理性地处理问题。
项目 | 内容 |
歇后语 | 蒋干盗书 |
解释 | 自投罗网 / 自取灭亡 |
来源 | 《三国演义》 |
启示 | 贪心与轻信会导致失败 |
使用场景 | 批评、教育、描述反差 |
如需进一步了解相关历史人物或更多歇后语,欢迎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