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樽俎的意思是什么】“樽俎”是一个汉语词汇,常见于古代文献和文言文中。它通常用来指代酒器和食器,后来引申为宴席、酒宴的代称。在特定语境下,也可以表示外交或政治上的交涉场合。
一、
“樽俎”一词源于古代的饮食器具,其中“樽”是盛酒的容器,“俎”是切肉用的砧板。因此,二字合用,常用来泛指宴席或饮酒吃饭的场合。在历史文献中,也常用于描述外交活动中的礼仪和交涉,如“折冲樽俎”,意指在宴席上通过智慧和策略化解矛盾,无需动武。
二、表格形式展示
词语 | 拼音 | 含义 | 出处/用法 | 示例 |
樽俎 | zūn zǔ | 酒器与食器的合称,后引申为宴席、酒宴 | 古代文献、文言文 | “折冲樽俎”、“设樽俎以待之” |
樽 | zūn | 盛酒的器皿 | 《诗经》等古籍 |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诗经·卫风》) |
俎 | zǔ | 切肉用的砧板,亦指祭祀时的礼器 | 《左传》、《周礼》 | “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论语》) |
三、延伸理解
在现代汉语中,“樽俎”已不常用,但在文学作品或历史题材中仍可见其身影。例如:
- “折冲樽俎”:形容在宴会上通过谋略解决问题,避免战争。
- “设樽俎”:指准备宴席,表示对客人的尊重。
这种表达方式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中对礼仪、智慧和外交的重视。
四、结语
“樽俎”虽为古语,但其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丰富,不仅反映了古代饮食文化的细节,也展现了古人处理人际关系和国家事务的智慧。了解这一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和历史语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