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子为相翻译及原文】一、文章总结
《田子为相》是一则出自《韩非子·说林上》的寓言故事,讲述了齐国大夫田子(即田婴)在担任宰相期间,因收受他人贿赂而被其父田文(即孟尝君)训斥的故事。该故事通过田文对田子的批评,揭示了为官清廉的重要性,以及父子之间关于治国与修身的深刻对话。
文中通过田子的贪婪行为和田文的智慧劝诫,传达出“为官者应以民为本,廉洁自律”的思想,具有强烈的道德教化意义。同时,也反映出战国时期士人阶层中普遍存在的权谋与道德冲突。
二、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原文 | 翻译 |
田子为相,三年,家有黄金累巨万。 | 田子担任宰相三年,家中积累了大量黄金。 |
其父田文曰:“汝为相,三年,家有黄金累巨万,何以自养?” | 他的父亲田文说:“你做宰相,三年了,家里积攒了这么多黄金,怎么自己生活呢?” |
田子曰:“吾食禄多,故得之。” | 田子说:“我领取的俸禄多,所以能获得这些。” |
文曰:“贤者不以利害义,君子不以利伤行。今汝贪财,失其义,亏其行,是谓小人。” | 田文说:“贤德的人不会因为利益而损害道义,君子不会因为利益而损害品行。现在你贪图钱财,失去了道义,损害了品行,这是所谓的‘小人’。” |
田子乃谢罪,取金而去。 | 田子于是认错,拿走黄金离开。 |
三、内容说明
此篇短文虽简短,但寓意深远。它不仅展示了古代政治生活中官员的道德困境,也体现了儒家思想中“义利之辨”的核心观念。田文作为父亲和政治家,既表达了对儿子行为的不满,也体现了对国家和人民的责任感。
从语言风格来看,文章简洁明了,对话生动,富有哲理,是典型的先秦诸子散文风格。其内容可用于历史教学、道德教育或文学赏析,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
四、结语
《田子为相》虽为一则寓言,却深刻反映了古代政治伦理中的重要命题:为官者应以公心为重,不可私欲膨胀。田子的行为警示后人,权力若缺乏约束,极易滋生腐败;而田文的教导则彰显了传统士人应有的道德操守与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