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战心惊的意思】“胆战心惊”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人在遇到危险、紧张或害怕的情境时,内心极度恐惧、不安的状态。这个成语形象地描绘了人因恐惧而身体颤抖、心跳加速的反应,是一种强烈的心理和生理反应。
一、成语释义
词语 | 含义 |
胆战 | 指胆子发抖,形容极度害怕 |
心惊 | 指心跳加快,感到震惊或恐惧 |
整体意思是:因为害怕而感到极度紧张、心慌意乱。
二、成语来源
“胆战心惊”出自古代文学作品,最早见于《三国演义》等古典小说中,用来描写人物在面对危险或突发事件时的心理状态。
三、用法与例句
用法 | 示例句子 |
描述紧张情绪 | 他站在悬崖边,看着脚下万丈深渊,胆战心惊。 |
表达恐惧心理 | 突然听到一声巨响,她吓得胆战心惊。 |
用于故事描写 | 故事中的主角在逃亡过程中,常常胆战心惊。 |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型 | 词语 |
近义词 | 惊慌失措、心惊肉跳、提心吊胆 |
反义词 | 镇定自若、泰然自若、从容不迫 |
五、使用场景
- 文学创作:用于刻画人物在紧张或危险情境下的心理状态。
- 日常交流:形容自己或他人在面对突发情况时的恐惧反应。
- 影视作品:常用于悬疑、恐怖类影片中,增强观众的代入感。
六、总结
“胆战心惊”是一个生动形象的成语,表达了人在极度恐惧时的身体和心理反应。它不仅在文学作品中广泛使用,在日常生活中也常用来描述紧张、害怕的情绪状态。了解它的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