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业外收入属于收入吗】在会计处理中,“营业外收入”是一个常见的术语,但很多人对其是否属于“收入”的范畴存在疑问。本文将从定义、会计处理方式和实际应用角度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
在会计准则中,“收入”通常指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产生的经济利益流入,如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而“营业外收入”则是指企业非日常活动中产生的、与主营业务无直接关系的经济利益流入,例如固定资产处置收益、政府补助、捐赠收入等。
虽然“营业外收入”在名称上带有“收入”二字,但它并不属于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也不具备持续性和稳定性。因此,在会计分类上,它被归类为“利得”而非“收入”。
但从广义上讲,营业外收入确实属于企业的“总收入”组成部分,只是其性质与主营业务收入不同。
二、表格对比
项目 | 营业外收入 | 主营业务收入 |
定义 | 非日常活动产生的经济利益流入 | 日常经营活动产生的经济利益流入 |
来源 | 固定资产出售、捐赠、罚款收入等 | 销售商品、提供服务等 |
稳定性 | 不稳定,偶发性强 | 稳定,具有持续性 |
会计分类 | 属于“利得”或“其他综合收益” | 属于“营业收入” |
是否计入利润 | 是,影响当期净利润 | 是,直接影响当期净利润 |
是否属于收入 | 广义上属于“收入”,但狭义上不属 | 属于“收入” |
三、结论
“营业外收入”虽然在名称上包含“收入”二字,但在会计处理和业务性质上,它与“主营业务收入”有明显区别。从会计准则的角度看,它属于“利得”,不属于狭义的“收入”。但在企业整体财务报表中,它仍被视为企业“总收入”的一部分。
因此,回答“营业外收入属于收入吗”这个问题时,可以理解为:广义上属于收入,但狭义上不属于主营业务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