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咏梅毛译古诗翻译】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是一首以梅花为题材的诗词,借梅花之坚韧、高洁来抒发作者的情怀与志向。这首词不仅展现了梅花在寒冬中傲然开放的品格,也体现了诗人对革命信念的坚定和对理想追求的执着。
以下是对该词的原文、翻译及赏析的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呈现。
一、
《卜算子·咏梅》是毛泽东于1961年创作的一首词,全词如下:
>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整首词通过描绘梅花在严寒中依然绽放的形象,象征着革命者在逆境中坚持斗争、不畏艰险的精神。梅花的“俏”不是为了争春,而是默默报春,表现出一种无私奉献、甘当铺路石的高尚情操。
二、原文、翻译及赏析对照表
原文 | 翻译 | 赏析 |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 风雨送走了春天,飞雪迎来了春天的到来。 | 写出季节更替的过程,暗示春天虽被风雨带走,但又在飞雪中重新到来。 |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 即使是悬崖上结了百丈长的冰,仍有花朵在枝头娇艳。 | 描绘梅花在极寒环境中依然盛开,突出其坚韧不屈的品质。 |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 花朵虽然美丽却不争春色,只是默默地报告春天的到来。 | 表现梅花的谦逊与无私,不求名利,只为传递希望。 |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 当群花盛开的时候,她却在花丛中微笑着。 | 表达一种淡泊名利、甘于幕后的精神境界,体现革命者的崇高情怀。 |
三、结语
《卜算子·咏梅》不仅是对梅花自然美的赞颂,更是对革命精神的歌颂。毛泽东通过梅花这一意象,表达了对理想和信念的坚守,同时也传达出一种低调、无私、默默奉献的人生态度。这首词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是中国现代诗词中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