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萧瑟全诗】一、
《秋风萧瑟》是一首广为流传的古诗,常被误认为是曹操所作。实际上,这首诗出自《观沧海》,是曹操在公元207年北征乌桓时所写,原题为《观沧海》。诗中描绘了秋天大海的壮阔景象,表达了诗人面对自然伟力时的豪情与感慨。
“秋风萧瑟”是诗中的第一句,用以渲染出一种肃杀、苍凉的氛围,为整首诗奠定了情感基调。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展现了曹操作为政治家和文学家的双重才华。
为了更清晰地展示这首诗的内容与特点,以下通过表格形式进行总结。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诗名 | 《观沧海》(又名《秋风萧瑟》) |
作者 | 曹操(东汉末年) |
朝代 | 东汉末年(三国时期) |
体裁 | 四言古诗 |
原文 |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
背景 | 曹操北征乌桓途中登临碣石山,看到大海壮景,抒发胸中豪情 |
主旨 | 表现大自然的壮丽与宏伟,体现诗人对人生、宇宙的思考 |
意象 | 秋风、大海、山岛、树木、百草、日月、星汉等 |
风格 | 气势磅礴,意境开阔,语言凝练 |
翻译 | 登上碣石山眺望辽阔的大海,海水荡漾,山岛高耸。树木繁茂,百草丰盛。秋风萧瑟,巨浪翻滚。太阳和月亮的运行,仿佛从海中升起;银河星光灿烂,也似乎来自海面。真是令人感到无比庆幸,我以诗歌来表达我的志向。 |
三、结语
《秋风萧瑟》虽是《观沧海》中的一句,但因其意境深远、语言凝练,已成为中国古典诗词中极具代表性的句子之一。它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体现了诗人胸怀天下的气魄。通过本文的总结与表格展示,希望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这首诗的内涵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