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入声字】入声字是汉语古音中的一种声调类型,主要存在于古代汉语(如《广韵》等韵书中),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已经消失。入声字的特点是发音短促、有明显的塞音结尾(如“-p”、“-t”、“-k”),因此在发音时显得“戛然而止”。虽然普通话中没有入声,但在许多方言(如粤语、吴语、闽南语等)中仍保留了这一声调。
入声字的识别和学习对理解古诗词、文言文以及研究汉语历史演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简要总结入声字的基本概念,并通过表格形式列出部分常见入声字,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语言现象。
一、入声字的基本特点
1. 发音短促:入声字发音时间较短,不像平声、上声、去声那样延续较长。
2. 有塞音结尾:入声字通常以“-p”、“-t”或“-k”等闭口音结尾,这种音节被称为“入声韵”。
3. 在普通话中消失:现代普通话中,入声字被分配到其他四个声调中,具体归属因字而异。
4. 保留于方言中:如粤语、客家话、闽南语等方言中仍然保留入声调。
二、常见入声字举例(按拼音分类)
拼音 | 入声字 | 说明 |
bā | 白、伯、百 | 粤语中为入声 |
bǐ | 北、笔 | 粤语中为入声 |
bù | 不、布 | 粤语中为入声 |
dā | 达、答 | 粤语中为入声 |
dǐ | 底、抵 | 粤语中为入声 |
dù | 度、渡 | 粤语中为入声 |
gā | 鸡、家 | 粤语中为入声 |
gǔ | 古、故 | 粤语中为入声 |
jī | 基、机 | 粤语中为入声 |
lì | 力、立 | 粤语中为入声 |
mò | 莫、末 | 粤语中为入声 |
pí | 皮、匹 | 粤语中为入声 |
qù | 去、曲 | 粤语中为入声 |
shí | 实、识 | 粤语中为入声 |
sù | 速、肃 | 粤语中为入声 |
wù | 物、务 | 粤语中为入声 |
xī | 西、昔 | 粤语中为入声 |
yuè | 月、越 | 粤语中为入声 |
三、入声字的现代转化
在普通话中,入声字的发音已被重新分配到其他声调中,例如:
- 入声字 → 阴平:如“白”(bái)
- 入声字 → 阳平:如“北”(běi)
- 入声字 → 上声:如“笔”(bǐ)
- 入声字 → 去声:如“度”(dù)
这种变化使得现代人难以直接感知入声的存在,但也为古诗文的理解带来一定挑战。
四、学习建议
1. 多听方言:通过学习粤语、闽南语等保留入声的方言,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入声字的发音特点。
2. 阅读古诗文:注意古诗文中入声字的使用,有助于理解其韵律和节奏。
3. 查阅古韵书:如《广韵》《集韵》,可帮助识别哪些字属于入声。
结语
入声字是汉语发展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在普通话中已不复存在,但其影响深远。了解入声字不仅有助于古文阅读,也能加深对汉语语音演变的认识。希望本文能为大家提供清晰的入门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