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月有感白居易】《望月有感》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抒情诗,通过描写中秋夜晚的明月,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这首诗语言朴素自然,情感真挚动人,体现了白居易诗歌“通俗易懂、贴近生活”的风格。
一、
《望月有感》全诗共四句,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中秋之夜的景象,并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深切思念。诗中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因情感真挚而打动人心。全诗结构紧凑,意境深远,展现了白居易在诗歌创作中善于从日常生活中提炼情感的特点。
二、诗歌解析
诗句 | 解析 |
“时难年荒世业空” | 描述了战乱频繁、年岁荒芜的社会背景,暗示了人生的艰难与漂泊。 |
“弟兄羁旅客” | 表达了诗人与兄弟分别、四处漂泊的处境,流露出孤独与无奈。 |
“同来望月人” | 指的是与诗人一同赏月的人,可能是亲人或朋友,但此时已各散天涯。 |
“无处话凄凉” | 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寂与哀愁,无人可以倾诉,只能独自承受。 |
三、艺术特色
1. 情感真挚:全诗情感浓烈,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和对现实的感慨。
2. 语言朴素:用词简单,不事雕琢,符合白居易“通俗易懂”的创作风格。
3. 意境深远:通过对月亮的描写,引出对人生、亲情的思考,富有哲理性。
四、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著名文学家、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内容贴近现实生活,语言平易近人,深受百姓喜爱。代表作有《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诗歌应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生活。
五、结语
《望月有感》虽短小精悍,却蕴含深厚的情感与哲理,是白居易诗歌中的经典之作。它不仅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也体现了他对家庭、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这首诗至今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成为中秋节期间人们寄托思念的经典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