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仲永原文及翻译】《伤仲永》是北宋文学家王安石所写的一篇寓言性质的散文,通过讲述一个天才少年因缺乏后天教育而最终沦为普通人的故事,表达了“天赋虽好,离不开后天培养”的深刻道理。本文以加表格的形式,对《伤仲永》的原文与翻译进行整理和分析。
一、文章
《伤仲永》讲述了金溪县一位名叫方仲永的神童,自幼聪慧过人,能作诗,但其父贪图利益,不让他接受正规教育,而是带他四处表演赚钱。几年后,方仲永的才华逐渐消失,最终“泯然众人矣”。王安石对此感到惋惜,并借此强调:即使有天赋,若没有良好的教育和持续的努力,也难以成才。
文章语言简洁,寓意深远,体现了作者对教育重要性的重视。
二、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原文 | 翻译 |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 金溪县有个叫方仲永的百姓,世代从事农业。 |
神童也。 | 他是个神童。 |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 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去拜访同乡的人,不让他学习。 |
余闻之也久。 | 我听说这件事很久了。 |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 在明道年间,我随父亲回家,在舅舅家见到他,已经十二三岁了。 |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 让他作诗,已经不能与以前的名声相称了。 |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 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打听他的情况。 |
曰:“泯然众人矣。” | 人家说:“他已经完全成了普通人。” |
予闻之,悲夫! | 我听了之后,感到很悲伤。 |
夫人之有志,而不受于人,未有不胜于人者也。 | 一个人如果立志向上,不受外界干扰,是没有不超越他人的。 |
借其聪明,而不思进取,终至无成。 | 借用他的聪明,却不思进取,最终一事无成。 |
三、文章主旨归纳
- 天赋不可靠:即使有天赋,若不加以培养,也会失去优势。
- 教育的重要性:后天的学习和引导对人才成长至关重要。
- 家庭教育的影响:家长的态度和行为直接关系到孩子的未来发展。
- 人生观启示:成功不仅靠天赋,更需努力与坚持。
四、结语
《伤仲永》虽短,却发人深省。它提醒我们,无论天赋多高,都应注重后天的培养与学习。唯有不断努力,才能真正实现自我价值。这篇文章不仅是对一个少年命运的感慨,更是对整个社会教育理念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