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履蹒跚是什么意思】“步履蹒跚”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人走路不稳、步伐缓慢或摇晃的样子。这个词语多用于描述年老体弱的人,也常用于文学作品中,以增强画面感和情感表达。
一、
“步履蹒跚”原意是走路时脚步不稳、摇摇晃晃,后来引申为行动迟缓、力不从心的状态。该词常用于描写老年人、病人或身体虚弱者行走的姿态,也可以用来比喻事物发展缓慢或进展困难。
在日常使用中,它不仅具有字面意义,还带有一定的感情色彩,常用于描绘一种疲惫、无力或衰老的形象。
二、表格形式展示
词语 | 步履蹒跚 |
拼音 | bù lǚ pán shān |
释义 | 形容走路不稳、步伐缓慢或摇晃的样子 |
用法 | 多用于描写人或事物的行动状态,常带有感情色彩 |
常见对象 | 老年人、病人、身体虚弱者,也可比喻事物发展缓慢 |
近义词 | 步履维艰、步履艰难、行步蹒跚 |
反义词 | 行走如飞、健步如飞、步伐稳健 |
出处 | 《后汉书·王符传》:“步履蹒跚,言语迟钝。” |
用例 | 老人步履蹒跚地走在小路上。 |
三、结语
“步履蹒跚”虽是一个简单的成语,但在语言表达中却有着丰富的内涵。它不仅描述了外在的动作状态,也传递了人物的情感与处境。在写作或口语中适当使用,可以增强表达的生动性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