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虏灰飞烟灭的出处】“强虏灰飞烟灭”是一句极具气势的成语,常用于形容敌军被彻底击败、毫无踪迹可寻。这句话出自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该词是辛弃疾在登临京口(今江苏镇江)北固亭时所作,借古抒怀,表达了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和对英雄人物的追思。
一、原文节选:
>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而“强虏灰飞烟灭”则出现在以下句子中:
>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强虏灰飞烟灭。”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强虏灰飞烟灭”并非原词中的完整句子,而是后人根据辛弃疾词意提炼出的表达方式。原词中并没有“强虏灰飞烟灭”这一说法,因此这句话更像是一种文学化的概括或引用。
二、总结与出处分析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强虏灰飞烟灭 |
出处 | 源自南宋词人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
原文引用 | 无直接出现“强虏灰飞烟灭”,为后人根据词意提炼 |
作者 | 辛弃疾(南宋) |
作品背景 | 登北固亭所作,抒发对国家命运的感慨 |
词中相关意象 | “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等,体现英雄气概 |
成语含义 | 形容敌人被彻底消灭,无影无踪 |
三、补充说明
虽然“强虏灰飞烟灭”不是辛弃疾原词中的句子,但其表达的思想与《永遇乐》中“金戈铁马”的豪迈气概和“强虏灰飞烟灭”的意境高度契合。因此,这句话常被用来形容战争胜利后的壮阔场面,具有极强的画面感和历史厚重感。
在现代使用中,“强虏灰飞烟灭”也常被引申为某种力量或势力被彻底击溃、无法再起的状态,适用于多种语境,包括军事、政治、商业等领域。
四、结语
“强虏灰飞烟灭”虽非辛弃疾原词中的完整句子,但其精神内核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高度一致。它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代诗词的豪迈风格,也反映了人们对历史英雄的敬仰和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