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传身授什么意思啊】“师传身授”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它强调的是老师不仅通过言语传授知识,还通过自己的行为、示范和亲身实践来教导学生。这种教学方式注重言传身教,重视老师的榜样作用。
一、含义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师传身授 |
拼音 | shī chuán shēn shòu |
含义 | 老师不仅用语言传授知识,还通过自身的行为和示范来教育学生,是一种“言传身教”的教学方式。 |
出处 | 现代汉语中较为常见,源自传统教育理念,强调教师的示范作用。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身作则、亲自示范的教学方法。 |
近义词 | 言传身教、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 |
反义词 | 言不由衷、纸上谈兵、空谈理论 |
二、详细解释
“师传身授”由两个部分组成:
- 师传:指老师通过口头讲解、传授知识的方式进行教学。
- 身授:指老师通过自身的行动、示范和实践来教授学生,即“身教”。
两者结合,意味着教师不仅要讲得好,还要做得好,用自己的行为去影响学生,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在传统文化中,尤其在书法、武术、戏曲等技艺的学习中,“师传身授”是极为重要的一种传承方式。因为这些技艺往往需要手把手地教,老师不仅要讲清楚,还要亲自演示,学生才能真正掌握。
三、实际应用举例
场景 | 应用说明 |
教育课堂 | 教师在讲授知识的同时,亲自做实验或示范动作,帮助学生理解。 |
技艺传承 | 如书法、绘画、武术等,师傅会手把手地教徒弟,强调“身授”。 |
家庭教育 | 父母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属于“身教”。 |
四、总结
“师传身授”不仅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教育理念。它强调了教师在教学中的双重角色——既是知识的传递者,也是行为的示范者。在现代教育中,虽然科技手段日益丰富,但“师传身授”的精神依然不可替代,尤其是在培养学生的品德、习惯和实践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