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色俱厉什么意思】“声色俱厉”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人在说话时语气严厉、态度强硬。这个成语不仅强调了“声音”的严厉,也包含了“脸色”的严肃,整体表达出一种令人感到压迫感的气势。
为了更清晰地理解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以下是对“声色俱厉”的总结分析:
一、成语释义
词语 | 含义 |
声 | 声音,指说话的语气 |
色 | 脸色,指面部表情 |
俱 | 都、全部 |
厉 | 严厉、严肃 |
整体意思:形容说话时声音和脸色都显得非常严厉,带有强烈的责备或警告意味。
二、成语出处
“声色俱厉”最早见于《左传·宣公十五年》,原文为:“声色俱厉,不可犯也。”后来被广泛用于文学作品和日常交流中。
三、使用场景
场景 | 描述 |
教育场合 | 老师对学生进行批评时 |
工作环境 | 上级对下属提出严厉要求 |
家庭生活 | 父母对孩子进行训斥 |
公共场合 | 对他人不当行为的指责 |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型 | 词语 |
近义词 | 声言赫赫、怒发冲冠、严辞厉色 |
反义词 | 温声细语、和颜悦色、柔声细语 |
五、例句解析
1. 例句:他面对错误毫不退让,声色俱厉地指出问题所在。
- 解析:说明说话者态度坚决,语气严厉。
2. 例句:老师一进教室,声色俱厉地批评了昨天的作业情况。
- 解析:体现老师在课堂上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六、使用注意事项
- “声色俱厉”多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口语中较少使用。
- 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过度使用导致他人不适。
- 该成语多用于负面情境,如批评、训斥等。
总结
“声色俱厉”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用来形容人在表达意见或批评时语气和态度都非常严厉。它不仅表达了说话者的愤怒或不满,也传达出一种不容置疑的立场。在实际使用中,要根据具体语境合理运用,以达到最佳的表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