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霄意思和来源是什么】“干霄”是一个汉语词语,常用于诗词或文学作品中,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为了更清晰地理解其含义与来源,以下将从词义解析、出处来源以及使用场景等方面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展示。
一、词义解析
“干霄”中的“干”意为“触碰、接触”,“霄”指“云霄、天空”。因此,“干霄”整体意思是“直上云霄”,形容事物高耸入云、气势非凡。在文学中,常用来比喻志向远大、气魄宏大,或形容建筑、山峰等高耸入天的景象。
二、出处来源
出处 | 作者/出处内容 | 说明 |
《诗经·小雅·车辖》 |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 虽未直接出现“干霄”,但“高山”意象与“干霄”有相通之处。 |
《楚辞·离骚》 |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 情感激昂,表达志向高远,与“干霄”的精神相近。 |
《文选·潘岳·西征赋》 | “干霄之木,必起于毫末。” | 直接提到“干霄”,用以比喻伟大事业由微小开始。 |
《全唐诗》 |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 虽未直接使用“干霄”,但李白诗风豪放,常有高远意象。 |
《宋史·岳飞传》 |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 岳飞的豪情壮志与“干霄”精神相符。 |
三、使用场景与文化意义
1. 文学创作:常用于描写自然景观(如山川、楼阁)或人物志向。
2. 象征意义:象征志向高远、不畏艰难、追求卓越的精神。
3. 历史典故:多见于古代文人墨客的诗词文章中,体现士人情怀。
四、总结
“干霄”一词源于古代文学传统,寓意深远,既有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也有对人格精神的赞美。它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法,更是一种文化符号,承载着古人对理想、志向和人生境界的追求。
项目 | 内容 |
词义 | 直上云霄,形容高耸或志向远大 |
出处 | 《诗经》《楚辞》《文选》《全唐诗》《宋史》等 |
使用场景 | 文学描写、象征志向、历史典故 |
文化意义 | 体现高远志向与精神追求 |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干霄”不仅是简单的字面意思,更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一种精神象征,值得我们在阅读与写作中深入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