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鸿遍野什么意思】“哀鸿遍野”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战乱或灾荒后,人民流离失所、痛苦呻吟的悲惨景象。这个成语出自古代文献,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情感色彩。
一、成语释义总结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 | 哀鸿遍野 |
| 拼音 | āi hóng biàn yě |
| 释义 | 形容灾荒或战乱后,百姓流离失所、四处逃亡,哀声四起的凄惨景象。 |
| 出处 | 《诗经·小雅·鸿雁》:“鸿雁于飞,肃肃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 后来引申为“哀鸿”,象征苦难的人民。 |
| 用法 | 多用于描写社会动荡、民生困苦的场景,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
| 近义词 | 民不聊生、流离失所、饿殍遍野 |
| 反义词 | 安居乐业、国泰民安、丰衣足食 |
二、详细解释
“哀鸿”指的是失去伴侣的鸿雁,常被用来比喻无家可归、悲鸣不止的人们。“遍野”则表示遍布田野、乡村,说明灾难范围广泛。合起来,“哀鸿遍野”形象地描绘了在战争、饥荒等灾难下,百姓四处逃难、哀声不断的情景。
这一成语不仅具有文学美感,也反映了古人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在历史中,每当发生大规模动乱或自然灾害时,人们常用“哀鸿遍野”来形容当时的惨状。
三、使用示例
1. 历史背景:明末清初,连年战乱,百姓流离失所,真是哀鸿遍野。
2. 文学作品:小说中描写战乱后的村庄,常常出现“哀鸿遍野”的描写,以增强画面感与感染力。
3. 现实应用:在描述某些地区因自然灾害导致民众生活困难时,也可用此成语表达同情。
四、结语
“哀鸿遍野”不仅是语言上的表达,更是一种对人类苦难的深刻体察。它提醒我们珍惜和平与安定的生活,同时也激励我们在面对困境时,要怀有同理心与责任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