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下阿蒙喻指什么】“吴下阿蒙”是一个源自《三国志》的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学识浅薄、见识短浅。它出自《三国志·吴书·吕蒙传》,讲述了东吴名将吕蒙在孙权的劝导下勤奋学习,后来才略大增,令人刮目相看的故事。最初,鲁肃称吕蒙为“吴下阿蒙”,意在讽刺他缺乏学问;但后来吕蒙通过努力改变了这一看法。
一、
“吴下阿蒙”原意是指吴地(今江苏一带)的一个年轻人,后引申为对人学识浅薄、没有文化的一种贬义称呼。这个成语来源于三国时期东吴名将吕蒙的故事,原本是对他学识不足的调侃,后来却因他的刻苦学习而成为一种激励人心的典故。
这个成语在现代使用中,既可以作为批评他人学识不够的用语,也可以用于自谦或鼓励他人努力学习。其核心含义在于强调知识的重要性以及个人成长的可能性。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吴下阿蒙 |
出处 | 《三国志·吴书·吕蒙传》 |
原意 | 吴地的一个年轻人,后引申为学识浅薄之人 |
用法 | 贬义词,用于批评或自谦 |
故事背景 | 吕蒙在孙权劝导下发奋学习,最终改变形象 |
现代意义 | 强调知识的重要性,鼓励自我提升 |
使用场合 | 批评他人、自谦、励志表达 |
语法结构 | 名词性短语,可作主语、宾语等 |
近义词 | 学识浅薄、才疏学浅 |
反义词 | 博古通今、才高八斗 |
三、结语
“吴下阿蒙”不仅是历史典故,更是对现代人的一种启示:无论起点如何,只要肯努力学习,就能实现自我突破。它提醒我们,知识可以改变命运,态度决定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