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颈就戮读音】“引颈就戮”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常用于描述人在面对惩罚或死亡时毫无反抗、甘愿接受的态度。这个成语在文学作品和日常表达中都有一定的使用频率。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含义及正确读音,以下将从读音、释义、用法等方面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呈现。
一、读音解析
“引颈就戮”的拼音为:yǐn jǐng jiù lù
- 引:yǐn(第三声)
- 颈:jǐng(第三声)
- 就:jiù(第四声)
- 戮:lù(第四声)
注意:“戮”字发音为 lù,不是 lǔ 或 lú,这一点容易被误读,需特别注意。
二、成语释义
成语 | 引颈就戮 |
拼音 | yǐn jǐng jiù lù |
含义 | 比喻主动迎向灾难或惩罚,毫无反抗地接受命运。 |
出处 | 出自《左传·宣公十五年》:“晋侯使士会平秦晋之盟于秦,秦伯曰:‘吾与子盟,不以兵革,而今又战,是弃信也。’对曰:‘……引颈就戮,不敢辞也。’”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人面对失败、惩罚或死亡时的顺从态度。 |
近义词 | 甘愿受罚、束手待毙、听天由命 |
反义词 | 起而反抗、奋起抗争、不甘屈服 |
三、常见用法示例
1. 历史场景:
“他虽知必死,仍引颈就戮,不失气节。”
2. 文学描写:
“面对敌人的刀锋,他引颈就戮,毫无惧色。”
3. 现代语境:
“公司裁员名单公布后,他引颈就戮,未作任何申诉。”
四、注意事项
- 读音易错点:
“戮”字读 lù,而非 lǔ 或 lú,在口语中容易混淆,需加强记忆。
- 感情色彩:
该成语多含贬义,表示被动接受、缺乏反抗精神,但在某些语境下也可带有一种悲壮意味。
- 适用范围:
多用于书面语,尤其在叙述历史事件或人物行为时较为常见。
五、总结
“引颈就戮”是一个具有较强文化内涵的成语,准确掌握其读音和用法,有助于在写作或交流中更精准地表达意思。通过上述内容的梳理,读者可以对这一成语有更全面的理解,避免误读和误用。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引颈就戮 |
拼音 | yǐn jǐng jiù lù |
释义 | 主动迎接惩罚或死亡,毫无反抗 |
读音重点 | “戮”读 lù |
用法 | 多用于描述被动接受命运的行为 |
情感色彩 | 多为贬义,有时带有悲壮感 |
如需进一步了解相关成语或古文出处,可继续查阅《左传》等经典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