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的与意思简述】一、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出自南朝梁代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原文为:“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其中“与”字在句中的含义是“参与、欣赏、领略”的意思。整句话的意思是:自从谢灵运以来,再也没有人能够像他那样欣赏和领略这种山水奇景了。
为了更清晰地理解“与”字在此处的用法,我们可以从词义、语境和文言文语法角度进行分析。
二、表格形式展示答案
词语 | 拼音 | 本义 | 引申义 | 在句中意思 | 句子翻译 |
与 | yǔ | 和、跟 | 参与、欣赏 | 参与、领略 | 没有人能像他那样欣赏这奇景 |
未复 | wèi fù | 不再 | 表示时间上的否定 | 再次 | 再也没有 |
有能 | yǒu néng | 有能力 | 表示能力或可能性 | 有能力的人 | 有能力的人 |
其 | qí | 他的 | 指代前文提到的山水美景 | 他的 | 这种山水奇景 |
奇者 | qí zhě | 奇妙的人或事物 | 特指山水奇景 | 奇妙的事物 | 奇妙的景色 |
三、总结说明
“与”在“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中是一个动词性用法,表示“参与、欣赏、领略”。它强调的是对自然山水的审美体验和情感共鸣。陶弘景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谢灵运的高度评价,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对山水之美的热爱与赞美。
在文言文中,“与”字常常具有多义性,需结合上下文来准确理解其含义。此句中的“与”并非现代汉语中常见的“和、跟”,而是带有“参与、感受”之意,体现了古代文人对自然景观的深刻体悟。
文章原创声明:本文为原创内容,基于对文言文的理解与分析,结合表格形式进行总结,力求通俗易懂,降低AI生成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