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袖分桃是什么意思】“断袖分桃”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古代的典故,常用来形容同性之间的情感关系,尤其是男性之间的亲密友情或爱情。这个成语在现代语境中有时被用来指代同性恋关系,但其原始出处和含义更为复杂。
一、成语来源与含义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断袖分桃 |
拼音 | duàn xiù fēn táo |
出处 | 出自《汉书·董贤传》和《战国策·齐策》 |
字面意思 | “断袖”指断开衣袖,“分桃”指分食桃子,比喻亲密无间的关系 |
引申义 | 原指君臣之间的信任与亲密,后多用于描述同性之间的感情 |
现代用法 | 常用于文学或影视作品中,象征同性情感或暧昧关系 |
二、成语背后的典故
1. 断袖之癖(董贤)
汉哀帝时期,宠臣董贤受到皇帝宠爱,甚至有“断袖”的典故。据说一次汉哀帝与董贤共眠,董贤翻身压住皇帝的袖子,哀帝怕惊醒他,便将袖子剪断,因此得名“断袖”。
2. 分桃之爱(韩子方)
《战国策》中记载,齐王与韩子方分享桃子,两人情谊深厚。后来“分桃”也成了同性之间情感的象征。
三、成语的现代意义
虽然“断袖分桃”最初并非专指同性恋,但在当代文化中,它常被用来隐晦地表达同性之间的情感。尤其是在文学、影视作品中,这一成语成为一种含蓄的表达方式。
需要注意的是,该成语在不同语境下可能有不同的解读,使用时应结合上下文判断其具体含义。
四、总结
“断袖分桃”源于古代典故,原本是形容君臣之间亲密无间的信任,后逐渐演变为描述同性之间情感的成语。在现代语境中,它更多被用于文学或影视作品中,象征同性之间的深情厚谊或暧昧关系。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误解。
如需进一步探讨相关历史人物或文学作品中的运用,可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