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所立的刘协史称什么】东汉末年,朝政腐败,宦官专权,民不聊生。董卓作为一位手握重兵的地方军阀,在朝廷动荡之际,凭借武力控制了中央政权,并拥立了一位皇帝,这位皇帝就是刘协。他后来成为东汉末代皇帝之一,其在位期间也见证了三国时代的开端。
一、总结
董卓在控制洛阳后,废黜了少帝刘辩,改立陈留王刘协为帝,即汉献帝。刘协虽然名义上是皇帝,但实际上长期处于董卓及其继任者的控制之下,成为傀儡皇帝。他的统治时期被称为“献帝时期”,而他本人则被史书称为“汉献帝”。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人物 | 刘协 |
在位时间 | 189年-220年 |
被董卓拥立原因 | 废少帝刘辩,拥立陈留王刘协 |
史称 | 汉献帝 |
统治特点 | 傀儡皇帝,实权掌握在董卓及其后继者手中 |
结局 | 220年禅让于曹丕,东汉灭亡 |
三、历史背景简述
董卓原为凉州军阀,因镇压黄巾起义有功,逐渐掌握大权。公元189年,何进与宦官内斗,董卓趁机率军进入洛阳,掌控朝政。他废掉少帝刘辩,立陈留王刘协为帝,改元“永汉”。此后,董卓独揽大权,实行暴政,最终被其部将吕布所杀。然而,刘协并未因此获得自由,反而被李傕、郭汜等人控制,直到曹操迎奉他到许昌,才短暂恢复了一定的权威。
四、结语
刘协作为董卓所立的皇帝,虽身居皇位,却始终无法摆脱权力斗争的漩涡。他的存在象征着东汉王朝的衰落,也为后来的三国鼎立局面埋下了伏笔。历史上的“汉献帝”不仅是一位被操控的君主,更是一个时代终结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