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砂锅问到底是什么成语】“打破砂锅问到底”是一句常见的中文俗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在遇到问题时,不轻易放过,非要追根究底、弄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虽然这句话听起来像是一个成语,但实际上它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成语,而是一个民间流传的俗语。
为了更清晰地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和来源,下面我们将从多个角度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展示相关信息。
一、
“打破砂锅问到底”字面意思是:把砂锅打破后,还要追问到底。这句俗语形象地表达了一个人对问题的执着和深入探究的态度。它强调的是“穷追不舍”的精神,而不是真正的“打破砂锅”。
虽然这个说法不是正式的成语,但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尤其是在教育、工作或讨论中,用来表扬那些有求知欲、不满足于表面答案的人。
此外,“打破砂锅问到底”也常与另一个成语“刨根问底”相提并论,两者意思相近,但“刨根问底”更书面化一些,而“打破砂锅问到底”则更具口语化和生活气息。
二、信息对比表
项目 | 内容 |
中文名称 | 打破砂锅问到底 |
类型 | 民间俗语(非正式成语) |
含义 | 形容人对问题穷追不舍,一定要弄个明白 |
来源 | 源自民间,无确切出处 |
近义词 | 刨根问底、追本溯源、穷根究底 |
反义词 | 浅尝辄止、一知半解、敷衍了事 |
使用场景 | 日常交流、学习、工作探讨等 |
语言风格 | 口语化、生动形象 |
是否为成语 | 不是,属于俗语 |
三、延伸思考
尽管“打破砂锅问到底”不是成语,但它在表达方式上非常贴近汉语文化中重视“追根溯源”的思维方式。这种精神在古代哲学、文学乃至现代科学探索中都得到了体现。
例如,《论语》中有“学而不思则罔”,强调思考的重要性;《荀子·劝学》中也有“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鼓励坚持不懈的精神。这些思想与“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不谋而合。
因此,虽然它不是成语,但它承载了中华文化中追求真理、深入思考的价值观。
如需进一步了解类似表达或相关成语,可以参考“刨根问底”、“追根溯源”等词汇,它们在不同语境下都有类似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