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指的是什么时候】“春晚”是“春节联欢晚会”的简称,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年度文艺晚会之一。自1983年起,每年农历新年(即春节)的晚上,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都会举办一场大型的文艺演出,向全国乃至全球华人观众传递节日的喜庆与祝福。
为了更清晰地了解“春晚指的是什么时候”,以下是对这一问题的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进行直观展示:
一、
“春晚”指的是中国每年在农历新年(春节)当晚举行的《春节联欢晚会》。它不仅是国内最盛大的电视节目之一,也是全球华人共同关注的文化盛宴。春晚通常在除夕夜(农历年的最后一天)晚上播出,持续约4小时,内容涵盖歌舞、小品、相声、魔术、语言类节目等多种艺术形式,旨在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
春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83年,由央视首次举办,此后成为每年春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时代的发展,春晚也在不断变化和创新,以适应不同观众的需求和审美。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说明 |
全称 | 春节联欢晚会 |
简称 | 春晚 |
每年时间 | 农历新年的当晚(即除夕夜) |
开始年份 | 1983年 |
主办单位 |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
播出平台 | 央视综合频道、央视综艺频道等 |
持续时长 | 约4小时 |
节目类型 | 歌舞、小品、相声、魔术、语言类节目等 |
观众范围 | 中国及全球华人观众 |
文化意义 | 是中国传统节日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家庭团聚与文化传承的象征 |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春晚”不仅仅是一个节目名称,更是一种文化符号,代表着中国人对团圆、幸福和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