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种一粒粟中的粟是指】《悯农》是唐代诗人李绅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其中“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一句广为流传。在这句诗中,“粟”是一个关键的词语,但很多人对其含义并不清楚。本文将对“春种一粒粟”中的“粟”进行详细解析,并通过表格形式总结其背景与意义。
一、
“春种一粒粟”出自《悯农·其一》,全诗如下:
>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首诗通过描写农民在烈日下辛勤耕作的情景,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粮食来之不易的感慨。
而“春种一粒粟”中的“粟”,并不是现代人常说的“小米”,而是古代的一种谷物作物,通常指“黍”或“稷”,在古代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它象征着农作物的种子,也代表着农民一年的希望和辛勤付出。
二、表格总结
项目 | 内容说明 |
出处 | 《悯农·其一》——唐代 李绅 |
原文句子 |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
“粟”的含义 | 古代一种谷物,常指“黍”或“稷”,泛指农作物的种子 |
诗歌主题 | 表达对农民辛勤劳作的敬意,以及对粮食珍贵性的认识 |
粟的作用 | 象征农业生产的基础,体现古人对丰收的期待与依赖 |
现代对应 | 多理解为“小米”或“谷物”,但在古文中更准确应为“黍”或“稷” |
三、延伸思考
在古代,“粟”不仅是粮食的代称,更是国家经济和农业发展的象征。古人常说“民以食为天”,而“粟”正是这个“天”的基础。因此,“春种一粒粟”不仅是一句简单的农事描写,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在今天,虽然我们不再以“粟”作为日常称呼,但它仍然提醒我们要珍惜每一粒粮食,尊重每一位劳动者。
结语:
“春种一粒粟”中的“粟”,虽字面简单,却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意义。了解它的真正含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深意,也能让我们更加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