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爰稼穑爰字何解】“土爰稼穑”是《尚书·洪范》中“五行”理论的一部分,原文为:“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五行中的“土”具有“稼穑”的特性,即能够种植、收获,象征着生长与丰收。
其中,“爰”字在古文中常作“则”或“于是”的意思,表示一种自然的属性或功能。因此,“土爰稼穑”可以理解为“土的本性在于耕种和收获”,强调了土地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地位。
一、
在古代哲学思想中,“土”作为五行之一,不仅是物质的存在,更是承载生命、孕育万物的重要元素。“爰”字在此处并非现代汉语中常见的“爱”或“愿意”,而是古文中的虚词,表示“其本性在于……”。因此,“土爰稼穑”意指“土的本性在于耕种与收获”,体现出古人对土地与农业关系的深刻认识。
这一说法不仅反映了古代社会以农为本的经济结构,也体现了中华文化中“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即人类应顺应自然规律,利用土地资源进行生产活动。
二、表格解析
汉字 | 含义解释 | 古文用法 | 现代理解 | 相关典籍 |
土 | 五行之一,象征中央、稳定、承载 | 表示地理、土壤、根基 | 土地、土壤、基础 | 《尚书·洪范》 |
爰 | 古文虚词,相当于“则”、“于是” | 常用于说明事物的本性或功能 | 表示“其本性在于……” | 《尚书·洪范》 |
稼穑 | 耕种与收割,泛指农业生产 | 多用于描述农事活动 | 农业生产、耕作 | 《诗经》《尚书》等 |
三、延伸思考
“土爰稼穑”不仅是对土地性质的描述,更蕴含了古人对自然与人类关系的深刻理解。在古代,土地被视为生存之本,农业是国家的根本,因此“土”被赋予了极高的地位。这种思想影响了后世的农业政策、土地制度以及文化观念,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现代社会,虽然科技发展改变了农业方式,但“土爰稼穑”的理念依然具有现实意义,提醒我们尊重土地、珍惜资源、可持续发展。
如需进一步探讨“五行”与其他概念的关系,欢迎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