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天独厚出自哪】“得天独厚”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某种事物或人具有天然的优势或优越的条件。这个成语最早来源于古代文献,具有深厚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渊源。
一、成语来源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额外:得天独厚 |
出处 | 《左传·昭公二十年》 |
原文出处 | “天之所赋,物之所生,其利也。” |
含义 | 指自然赋予的优越条件,比喻天生具备的优势 |
现代用法 | 多用于形容人或事物拥有独特的优势或环境 |
二、成语详解
“得天独厚”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中,原意是指天地所赋予的自然优势。在古代,“天”常常被用来指代自然规律和宇宙的力量,而“德”则表示恩惠、福分。因此,“得天独厚”最初表达的是上天给予的恩赐,是一种自然的优待。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成语逐渐演变为一种广泛使用的表达方式,不仅限于自然环境,也可以用于描述人的天赋、社会地位、资源等。例如:“他从小就生活在书香门第,真是得天独厚。”
三、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示例句子 |
描述人 | 他从小接受良好教育,是得天独厚的一代。 |
描述地区 | 这个地方气候宜人,资源丰富,简直是得天独厚。 |
描述企业 | 公司位于经济中心,交通便利,是得天独厚的优势。 |
四、注意事项
虽然“得天独厚”是一个褒义成语,但在使用时要注意语境,避免过度夸张。同时,它更适用于描述客观存在的优势,而不是主观努力的结果。
五、总结
“得天独厚”出自《左传·昭公二十年》,原意为上天所赋予的恩惠与优势。如今,该成语广泛用于形容人或事物所拥有的天然优势或优越条件。在现代汉语中,它已成为表达“天生优势”的常用词汇,常见于文学、新闻、日常交流等多个领域。
如需进一步了解相关成语的出处和用法,可查阅《左传》及其他古代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