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从军征朝代】《十五从军征》是一首中国古代乐府诗,出自《乐府诗集》,是汉代民间流传的一首反映战争给人民带来苦难的诗歌。它以一位少年参军、多年后归家却物是人非的故事,揭示了战争对普通百姓生活的摧残,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
一、作品背景总结
《十五从军征》属于汉代乐府诗,作者不详。乐府诗起源于秦代,汉代时由乐府机构收集整理民间歌谣和文人创作,用于朝廷祭祀、宴会等场合。这类诗歌多关注社会现实,语言质朴,情感真挚。
本诗通过一个少年参军、历经多年后返乡,却发现家中亲人已逝、家园荒废的悲惨结局,表达了对战争的控诉与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二、朝代信息总结
项目 | 内容 |
作品名称 | 《十五从军征》 |
所属朝代 | 汉代(约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 |
作者 | 不详(民间创作,可能为乐府文人整理) |
文体 | 乐府诗 |
主题 | 战争带来的家庭破碎与人生无常 |
风格 | 质朴、真实、情感深沉 |
反映的社会问题 | 战争对普通百姓生活的影响,家庭亲情的丧失 |
三、内容简析
诗中描写了一个少年十五岁应征入伍,直到八十岁才回到家乡。他一路上看到的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杂树,井上生青苔。”这些景象描绘了家中早已无人居住、荒草丛生的凄凉场景。而他的亲人也早已去世,只剩老马识途,独自面对空荡荡的家。
这首诗通过简单而有力的语言,展现了战争对个人命运的毁灭性影响,也反映出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民不聊生的现实。
四、结语
《十五从军征》虽短小精悍,但寓意深刻,是中国古代文学中极具代表性的现实主义作品之一。它不仅反映了汉代社会的某些真实面貌,也为后世提供了关于战争与人性思考的重要素材。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代人民的生活状态与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