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数码 > 正文

中以创新合作的“建议”

发布时间:2021-08-31 14:03:40来源:

导读 为中以创新合作“建言献策”将于21日在北京举行的中以创新合作联合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受到两国领导人的深切关注,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将出

为中以创新合作“建言献策”

将于21日在北京举行的中以创新合作联合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受到两国领导人的深切关注,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将出席会议。在中国驻以色列大使馆科技处的倡议和组织下,包括以色列政府前任和现任官员、研究机构负责人在内的9位知名人士近日齐聚中国大使官邸,出席座谈会,为詹永新大使主持下的中以未来创新合作献计献策。

与会者表示,近年来,两国交流发展迅速,超出了人们的预期。面向未来,他们建议两国在农业、基础研究、技术转让、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造福中以两国人民,也造福非洲和中东人民。

增加农业产量,减少食物浪费

中国幅员辽阔,但可用于农耕的土地比例并不大。同时,还面临着城市扩张、耕地减少、荒漠化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庞大的人口对粮食的需求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以色列前农业和农村发展部部长Orit Nokot女士认为,未来中国必须在农业经济中广泛运用高科技,向智慧农业发展,在为人民提供粮食的同时,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如果以色列的整体农业技术能够进入中国,无疑将全面提升中国的农业生产能力,但这需要中国从政府到地方政府提供相应的政策保障,发布合作指南,建立农业技术引进平台,帮助以色列公司参与中国农业发展。

以色列农业部农业研究组织(ARO)副主任Itama Glazer教授指出,中以合作面临的主要挑战不是粮食生产,而是如何减少粮食浪费。ARO与中国科学院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应该共同应对食物浪费问题。此外,两国应开展有效合作,帮助非洲和中东解决粮食问题。

加强科研合作促进技术转化

以色列大学和研究机构非常重视科研成果的转化,有专门的部门和人员从事技术转化和转让。以色列国家科学院魏茨曼科学院副院长莫迪格舍维斯教授表示,鉴于科学的全球性,中以科研机构应广泛开展科研合作,共同努力弥合科研机构与产业之间的鸿沟,以有效利用两国科研经费,吸引产业投资,促进科研进步和成果转化。

以色列科学、技术和空间部首席科学家亚历山大布莱先生认为,人类的平均寿命在不断提高,相关医学和提高生活质量是中以两国在合作研究中应该关注的领域。例如,研究人员认为,二型糖尿病将是21世纪的一个全球性问题。要应对,需要进行深入的基础研究,寻找新的防治方法。

培养服务社会发展的专业人才

如今,以色列大学和研究机构正在吸引中国学生和研究人员前来学习和接受培训。魏茨曼科学院有100多名中国学生和研究人员,莫迪格舍维斯称赞他们是中以友谊的“大使”。中国学生和学者在完成学业、访问中国后,不仅将在以色列的收获运用到工作实践中,还将继续促进两国的合作与交流。

除了授予学位的大学教育,以色列还为中国提供专业技能培训项目

以色列理工学院决定落户广东汕头,成立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将人才教育培训活动直接转移到中国。以色列理工学院诺贝尔奖获得者aaron ciechanover教授表示,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建设基本完成,未来将是以色列理工学院在中国的孪生兄弟或姐妹,学生享受同等质量的教育。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副院长马龙博士表示,学院将于2017年9月正式接收300名化学、生物、食品专业的学生。

引进先进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在农业方面,以色列的滴灌技术世界闻名。不过,约瑟夫舍维斯总统表示,以色列的农业实用技术远不止滴灌技术。据中国留学生介绍,中国西部荒漠化严重,以色列在治理荒漠化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完备的技术。有必要通过合作将以色列技术引进中国,为中国提供解决方案。

此外,乳制品行业也是以色列的优势产业。产奶高峰期,以色列奶牛日产奶量可达50升,年产量高达1.2万升,远超中国奶牛产量。中国和以色列在乳制品行业的合作前景广阔。

希勒尔亚福医学中心专家、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梅尔欧林教授说,中国偏远地区的人们远离城市就医并不容易。电子医疗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将为他们带来便利,同时借助电子远程教育,为偏远地区培养更多的医疗人才。借助中以创新合作平台,以色列在电子医疗方面的优势将帮助中国提高疾病监测、医疗救援和疾病诊断能力。

以色列前驻华大使马腾表示,未来创新合作要特别重视农业和医疗。以色列在这两个领域都极具竞争力,与中国的合作空间巨大。他还强调,两国必须加强人文交流。

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