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动态 > 正文

基金募集过快 被“窗口指导”基金的大规模发行势头所阻

发布时间:2021-09-04 00:05:43来源:

导读 “窗口指导”基金的大规模发行势头阻碍了过快的资金筹集。围绕快速筹集新资金的“窗口指导”已经落实。记者从多位业内人士处了解到,近期业

“窗口指导”基金的大规模发行势头阻碍了过快的资金筹集。

围绕快速筹集新资金的“窗口指导”已经落实。

记者从多位业内人士处了解到,近期业内多家大中型基金公司的产品发行均收到相关方的“窗口指导”,相关基金公司的定期发行申请已暂停。目前,部分基金公司已开始调整原有的产品布局计划,或将重点转向成熟产品的二次营销和老产品的“结构调整”。一些基金公司人士表示,这项措施的效果可能会持续到年底。

今年以来,围绕保本、固收增加、外债基数等热门品种,基金行业经历了“批量申报新产品”的热潮。这些产品存在同质化倾向严重、基金经理过度集中、后续发行缺乏规划等一系列问题。此次停牌可以看作是对上述基金发行乱象的警示。

剑指海量分布。

据业内人士透露,已“暂时受理”申报材料的基金公司包括北京一家超大型基金公司、深圳两家超大型基金公司和一家银行系基金公司、广州一家超大型基金公司。

上述大多数公司被视为“延期申请”,因为在早期阶段提交申请的产品太多(超过10个)。上述暂停虽然不涉及已进入审核流程的产品,但一定程度上打乱了部分机构的发行计划。

根据证监会网站公布的证券投资基金募集行政许可申请最新受理审核情况,至少有6家前期申报数量巨大的大型基金公司,自9月28日起无受理新产品募集申请的记录。来自销售渠道的信息显示,截至22日,相关管控措施尚未发布。

同时,其他基金公司的资金募集申请仍正常受理。公开资料显示,仅11月7日至11月11日,就受理了26家基金公司的34份基金申请,涉及郭芙、长盛、融通、海富通、瑞银SDIC、前海开元、国海富兰克林等多家基金公司。在此之前,10月份,嘉实、华安等发行基金的申请也获得受理。

有受访者向记者指出,上述情况表明,相关方的限制措施针对的是那些过多、过于频繁上报产品发售申请的基金公司。“相关方应该关注此前的大规模发行是否超出了部分基金公司的管理能力。”

据统计,在已“停牌”的5家基金公司中,目前至少有15只基金正在审核中,还有33只基金在大量公司待批。今年以来,上述公司发行了27只基金,而许多公司筹集了67只新基金。从数量上看,上述公司今年持续高速募集新资金的特征明显。

机构定制是驱动力。

那么为什么有些基金公司需要大批量申报基金产品呢?

这与目前机构驱动型基金发行的市场情况有关。

据业内反馈,今年以来,机构定制的公募基金出现井喷,涉及债基、货币基金、保本基金等多个类别。为了满足不同的销售渠道和市场需求,许多基金公司开始分批、集中地报告同质化产品。

对于基金公司来说,手里有大量的基金产品。一方面可以满足不同渠道的个性化需求,使基金产品更贴近市场。此外,也方便他们在日益增长的银行融资外包市场中快速响应资金招标需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上风。

“一般来说,基金产品要求在获批后6个月内发行。然而,从一开始

“客户普遍不愿意等待。因此,一些基金公司的产品部门不断上报备案,导致待审批的新基金名单越来越长。”上述人士表示。

有业内人士也表示,除了高频发行外,今年以来基金公司申报产品的杠杆水平和募资规模普遍提升,也引起了相关方面的关注。比如前期个别基金公司报了五年或七年的固定负债基数,行业内一些银行频繁募集数百亿的企业资金,让旁观者忧心忡忡。

风险控制是一个长期的考验。

此前业内传言,相关方的“窗口指导”主要针对定制债基,但现在,相关公司的全系列产品都被搁置。另一方面证明了基金公司的“管理风险”是相关方关注的焦点。

上海某基金公司高管认为,随着同质化产品数量的快速增加,监管部门最担心的是基金公司是否有足够的投研和后台服务能力支撑产品的运营。

事实上,随着部分公司产品的大量上报,相关公司投资研究团队的管理压力确实越来越大。有投资经理表示,海量产品的到来,首先会考验基金公司的投研体系,同时考验投研团队的持续管理能力,最后考验整个公司全流程的风险管理能力。

今年以来,批量资金因线下认购未兑付被列入新股询价“黑名单”,就是上述人力不足的绝佳例证。某基金公司一位监察长表示,在当前“新股不败”的市场环境下,基金参与线下认购新股不付费并不是主动决策,只是投资管理上的失误。这种管理错误通常发生在产品过多、人员不足的团队中。这种情况通常是由于具体执行人员的疏忽和风控环节的缺失造成的。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基金公司沉浸在“对接”外包基金的氛围中,定制化产品大行其道,基金发行数量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Choice统计显示,截至今年11月22日,全市场共发行新基金974只,其中债券型基金总数已达356只,而2015年和2014年发行的债务型基金总数每年仅为78只。换句话说,大规模分销导致的人力资源短缺在许多公司都很普遍。

而有关方面采取暂缓受理的方法,主动调整相关公司的发行节奏,是在向整个行业释放稳健的信号。而这个信号显然已经开始影响基金公司的举措。多家基金公司的高层向记者表示,未来几个月,在发行节奏上将“有所控制”,往年凌厉的年末规模冲刺在今年估计会有所收敛。

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