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动态 > 正文

青拓项让拔尖的“青兰”进入成长快车道

发布时间:2021-08-31 00:04:34来源:

导读 青拓项目:让拔尖“青稞”进入成长快车道不仅有论文、职称、学历、奖项、帽子,“小同行评选,大平台升降,精准培养,多元化发展” 谈及中

青拓项目:让拔尖“青稞”进入成长快车道

不仅有论文、职称、学历、奖项、帽子,“小同行评选,大平台升降,精准培养,多元化发展”.谈及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提升工程(以下简称青扶工程),不少业内人士对记者竖起了大拇指。年轻的科研人员,又叫“青稞”,没有“帽子”,职称低,论文少,单独申请科研经费比较困难。“感谢青拓项目,让我在科研初期得到了资金支持,给了我一剂强心针。”空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副教授牛丽娜对青拓项目有不同的感受。

近年来,科技界非常流行给科研人员“松绑”,让他们从复杂的报告和检查中解脱出来。“其实早在《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被发布的时候,青拓项目就做到了这一点。“多支持青年人才,少给青年人才添麻烦”一直是我们的原则。”中国科协学术部副主任刘兴坪说。

据刘兴坪称,青年支持项目始于2015年。每年评选一批国家级学会或学会协会,通过它们评选出一批32岁以下有潜力的青年科技人才予以扶持,每人连续三年每年补贴15万元。

着力扶持“小老百姓”,为青年科技工作者成长提供“第一踏板”。中国科学院院士秦大河、陈云台一致认为,青年支持工程准确把握了当前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薄弱环节。32岁左右的青年科技工作者正处于科学研究的探索和起步阶段,三年时间更有利于青年科技工作者集中精力、全身心投入科学研究,培育原创性科技成果。

“活”“多”“新”是青年支援工程的特色。刘兴坪说,首先是选拔机制是“活的”,不看论文和学历。通过专业委员会推荐或青年科技工作者自荐,至少要有三位同行专家评审同意后才能推荐,发挥其“慧眼识人才”的作用;其次,提升的方式是“多”。除了工作经费的支持,被提升者还配备了由院士、专家组成的导师团队,有针对性地制定提升方案,引导迷宫;然后是“新”评估方法。资金使用灵活,需要专项资金。除相关规定不能使用的情况外,资金如何分配和使用由受托人根据科研需要决定。同时,应充分尊重科研规律,不应要求收货人对科研成果作出承诺。

的确,在这方面,清华大学材料学院青年教师马静有着深刻的理解。她认为,青年支持项目与其他项目不同,不限制具体的研究内容和目标,不设置量化的考核指标,支持自主选题和设计。

更难得的是,孙家栋、郑哲民、钱七虎等多位著名院士、专家,主动参与青年支持工程的方方面面,他们的一言一行助力青年人才成长。比如,张福泽院士以解决测量飞机寿命这一世界性难题为例,鼓励青年人才敢于瞄准世界科技前沿,直面问题,直面困难,取得原创性成果。

“特别是最近,为了进一步将科研人员从繁琐的填表等日常事务中解放出来,我们为项目建立了跟踪服务平台。一些日常工作可以简单地通过网络进行。”刘兴坪说。

结果有目共睹。截至目前,青年支持工程共选拔培养青年人才1051人,一批青年科技人才脱颖而出。比如牛丽娜在骨骼、牙齿等硬组织缺损的修复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胶原蛋白硅化和杂化,构建了具有良好生物力学性能的矿化胶原材料,填补了国内外空白;钢铁研究院高温研究所高级工程师毕忠南,上海大学副教授王江,参与大型飞机等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在高温合金材料、磁场控制添加剂制造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提升工作仍在继续。“今年10月,我们将启动第五期青年支持工程应用项目,计划选拔300-400名青年人才,聚焦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前沿前沿技术、卡脖子技术,坚持在祖国写论文。土地上的年轻科技工作者。”刘兴坪说。

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