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动态 > 正文

科技支撑气象精准服务惠及国计民生

发布时间:2021-08-30 00:02:16来源:

导读 科技支撑气象精准服务惠及国计民生“今天,新中国气象事业走过了70年的光辉历程。风云气象卫星经过50年的发展,已经从最初的对外依赖服务全

科技支撑气象精准服务惠及国计民生

“今天,新中国气象事业走过了70年的光辉历程。风云气象卫星经过50年的发展,已经从最初的对外依赖服务全球。作为其中一员,我感到荣幸和激动。今后,我将继续不忘您的首创精神,做好风云卫星数据的应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卫星的效益,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9日,新中国气象事业70周年座谈会结束后,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副主任张鹏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1949年12月8日,中国气象局的前身中央军委气象局成立。70年来,凌没有改变。从21人的延安清凉山气象培训队到10多万高素质气象人才,从观测预报服务基础薄弱到气象现代化整体水平,从服务国防到走进老百姓家,进入了世界先进行列.新中国气象事业70年的历史波澜壮阔。

1965年在西藏那曲市,陈金水和同事在海拔4800米的安多平整了一个标准气象观测场,建成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安多气象站。

“晚上零下27摄氏度,我背疼。我翻身的时候,被褥和床板都冻在一起了。通过在终年积雪的地方进行气象观测,我们克服了普通人难以承受的困难。”今年86岁的陈金水,回忆当年,依然印象深刻。

70年来,我国综合气象观测体系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从新中国成立初期仅有101个站,发展到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10747个。全国乡镇覆盖率达到96.6%,数据传输时间从1小时增加到1分钟。

在太空方面,中国成功发射了17颗风云气象卫星,目前在轨运行卫星7颗,是世界上极轨和静态运行气象卫星同时发射的少数国家和地区之一。“特别是风云二号H星成为气象服务‘一带一路’的主卫星,在监测台风、暴雨和沿线国家森林草原火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张鹏说。

从人工绘制天气图到基于数值预报和多种方法综合应用的人机交互一键发布预报预警;从传统的定性分析方法到自动、客观、定量的预测分析方法.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的预测预报技术不断升级。1949年7月,6号台风“格洛丽亚”在中国东部沿海肆虐,许多人在江岸被处决,造成上海、江苏、浙江等地人员伤亡。

2014年7月,超强台风“威马森”登陆广东湛江,带来持续十几个小时的风暴。然而,根据准确的预报,它创造了“零死亡”的防台风奇迹。近年来,我国台风路径预报24小时误差稳定在70公里左右,时效预报全面超越美国和日本,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不仅是台风预报,还有降水、雷电、雾霾、沙尘等的预报精度。据统计,我国暴雨预警准确率达到88%,强对流预警时间提前至38分钟。“如今,中国已经建成了精细化、无缝化的现代天气预报系统,可以分分秒秒到月、季、年发布预报产品。”国家气象中心主任王建杰说。

2019年10月1日,天安门广场的阅兵仪式备受关注。70年前的今天,新中国第一批气象预报员守护着

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