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互联网 > 正文

绿色债券发行量超500亿 业内人士呼吁加快配套政策

发布时间:2021-09-08 18:05:35来源:

导读 绿色债券发行超500亿,业内人士呼吁加快配套政策。据不完全统计,截至6月底,2016年国内绿色债券累计发行规模已超过500亿元。虽然总量从绝

绿色债券发行超500亿,业内人士呼吁加快配套政策。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6月底,2016年国内绿色债券累计发行规模已超过500亿元。虽然总量从绝对值来看并不大,但由于其“绿色”属性而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绿色债券是指利用获得的资金为符合规定条件的绿色项目融资或为这些项目再融资的任何债券工具。与普通债券相比,绿色债券在债券募集资金的使用、绿色项目的评估选择程序、募集资金的后续管理以及要求出具相关年度报告四个方面具有特殊性。

上周,在中央结算公司主办的“金融街10号论坛”上,不少来自行业自律组织、银行、券商的专业人士认为,要推动绿色债券市场可持续发展,仍需重点解决收益风险比、融资成本等问题,并呼吁加快相关配套政策。

从发行规模来看,以银行为发行主体的绿色金融债券在融资规模和利率水平上均略好于非金融债券。不少参与银行的代表也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他们的机构正在考虑发行绿色债券。

对于这一现象,业内人士表示,主要是由于绿色金融债券规模较大,实际上可以降低融资成本。与积极发行绿色金融债券相比,非金融绿色债券的热情似乎不及预期。

CDB财政部债券承销二司司长吴志雄表示,原因有二。首先,与绿色债券相比,绿色贷款具有融资期限和利率的双重优势。以民营企业共同经营的风电光伏发电项目为例,贷款期限在8年以上,有的可以达到10年以上,而3亿元3年的债券很难卖出。此外,对于同一项目,银行贷款利率往往是基准,最高上调10%;但这家企业发行的3年期绿色债券利率超过6%,如果发行10年,即使是项目收益债券,估计也至少有8%,极有可能不卖。其次,由于其特殊性,绿色债权增加了企业的融资成本和时间成本。绿色债券仅在概念设计和资金使用要求上与普通债券不同,但在评估认证、材料审查和信息披露等方面远高于债券。特别是评价认证需要企业自费完成,增加了企业的融资成本和时间成本。

从投资者的角度来看,某券商风险控制部的一位人士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由于现在绿色债券的标准不统一,且第三方认证也不是“强制性”的,从自身机构的角度来看,此类项目是否存在风险在心理上是不确定的。此外,前几年包括天威、英利在内的债券违约,给投资者留下了很大的阴影区域。还有一些,比如一些绿色补贴不到位,弃风弃光严重,补贴政策如他们所说的变化,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交易者的风险判断,从而影响投资热情。受今年债券市场高违约率的影响,投资者更倾向于从风险和收益的角度来判断投资产品。

企业和投资者如何才能愉快地一起玩?与会专家聚焦降低融资成本和风险,呼吁加快相关配套政策。

在降低融资成本方面,各国普遍采取财税激励措施,包括价格补贴、利息补贴、减税免税等。但交易商协会市场创新部主任助理光绪承认,在现行财税体制下,对某一金融产品的发行和投资很难给予额外的外围补贴,因此在这个层面上没有办法对实际经济效益给予优惠。

此外,绿色债券的可持续性取决于投资项目的可持续性。如果它们在商业上不可持续,就风险回报比而言,它们就没有吸引力。“从光伏行业补贴政策的经验来看,这个行业曾经正是因为政府补贴、政府过多干预人才的手和松懈的进入壁垒。大家都来到这个行业,等着政府补贴落入他们的口袋,造成了行业的混乱。”中国农业银行资产管理部固定收益投资处处长孙建坤表示。

孙建坤建议,政策支持主要可以从两条主线进行:一是绿色债券投资项目的收益率要给予绿色债券投资者。比如推动落实国家发改委文件中提到的减税免税政策。第二个建议是给投资者增加一些关于环境责任或社会责任的考虑,让他们更有动力关注这类投资。

如何降低绿色债券的风险?吴志雄提出了目前可行的方法:一是更好地落实现有政策,如新能源补贴、优先上网等。这是最基本的;二是适度放宽担保公司担保绿色债券的杠杆率;三是开发绿色资产证券化产品,通过资产分散化和产品结构化实现内部信用提升。

今年以来,不少机构都在争当行业第一绿色债券,提升市场口碑和行业地位。同时,不少金融机构也在不同场合表达了支持绿色发展的绿色情怀和坚决态度。但业内人士多次强调,绿色债券并没有脱离“债券本质”,收益风险比仍是投资者考虑的首要因素。愿意发行绿色债券的企业要评估自己是否适合发行绿色债券。从长远来看,促进绿色债券市场健康发展的配套政策也需要落到实处。

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