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要闻 > 正文

140多个科研项目对国产大飞机实现了信心

发布时间:2021-08-30 04:03:44来源:

导读 140多个科研项目实现了对国产大飞机的信心“过去,人工组装需要七八个人。现在,这个装配系统可以无人化,间隙从2毫米缩小到0 2毫米,”南

140多个科研项目实现了对国产大飞机的信心

“过去,人工组装需要七八个人。现在,这个装配系统可以无人化,间隙从2毫米缩小到0.2毫米,”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以下简称“南航”)教授黄翔指着实验室里的大型飞机部件自动对接装配系统告诉记者。

经过9年的努力,5月5日,中国研制的新一代大型喷气式干线客机C919即将首飞,这体现了南航科研团队的智慧和心血。

从ARJ21(中国首架喷气式支线飞机)到C919,南航承担了140多个国产大飞机项目,选派29名骨干教师直接参加中国商用飞机联合工程队。研究团队参与了大飞机项目的总体、气动、强度、材料、航电、飞控、动力、环境控制、防冰、四性、适航等内容的论证工作,开展了飞机设计、气动、结构强度、材料制造、适航管理等领域的关键技术研究。学校还向大型飞机研究单位——中国商用飞机有限公司输送了数千名毕业生。

率先完成C919首次静态试验

"数据与理论计算一致,试验成功!"8个月后,2011年3月15日,在南航机械结构力学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C919某段静力试验顺利完成。该段静力试验由聂宏教授团队承担,是C919大型客机七个航段中首个达到启动状态的静力试验项目。该段静力试验中遇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为后续静力试验工作积累了经验,对大型客机的成功研制具有重要意义。

“这个实验的成功离不开南航科研团队多年的科研积累,也离不开实验室师生8个月的辛勤付出!”C919总设计师吴光辉说。

数字技术确保大型飞机的无缝装配

装配技术是飞机制造过程中最重要的技术之一,飞机制造过程中50%-70%的时间和成本都花费在飞机装配上。数字化、自动化和柔性化是当前国外飞机制造水平的重要标志。

2009年,南航与COMAC上海飞机制造厂联合成立“民机先进装配技术中心”,开展了多项民机装配技术研究。

"由于疲劳寿命等原因,民用飞机对装配质量有更高的要求."陈文良教授介绍。为此,南航科研人员自主研发了集数字化测量、控制、检测于一体的大型飞机零部件自动对接装配系统。研究成果已应用于ARJ21,并成功实现了arj 21-06飞机的对接装配。“以前的飞机段对接采用手动对接。该技术在ARJ21上的应用,为C919积累了技术。”黄翔教授介绍。此外,他们团队研发的数字化测量和检测技术,保证了不同公司研发的C919七个航段能够一次成功对接。

适航研究是大型飞机的“安全卫士”

关于安全,民用飞机研制领域有一句话:研制什么样的飞机要看市场,但如何研制要看适航性。在这方面,C919的设计严格按照CCAR25-R4标准,相对于空客A320当时取证时采用的标准,已经发展了20年,这也意味着C919取证适航难度更大。

孙友超教授的团队承担了20多个与C919安全适航相关的项目,涵盖了可靠性与维修性工程、安全des

“适航,归根结底是为了保障公共安全。未来,乘客可以安全乘坐C919,因为我们是它的‘保安’。”孙友超教授对大飞机充满信心。

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