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史伶官传序原文及翻译】《五代史伶官传序》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所作的一篇散文,收录于《新五代史·伶官传》的序言中。文章以五代时期后唐庄宗李存勖宠信伶人、最终导致国家灭亡的历史事件为引子,阐述了“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深刻道理,警示后人要居安思危、戒骄戒躁。
以下是对该文的原文、翻译及
一、原文
五代史伶官传序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皆吾之仇也。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二、翻译
唉!国家的兴盛和衰败,虽然说是天命,难道不是由于人的作为吗?推究庄宗取得天下的原因,以及他失去天下的原因,就可以明白了。
世人说晋王临终时,把三支箭赐给庄宗,并告诉他:“梁朝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扶持的;契丹和我结为兄弟;这些都是我的仇敌。你千万不要忘记你父亲的遗志!”庄宗接受了这三支箭,放在宗庙里。后来出兵打仗时,就派属官用少量的祭品向宗庙禀告,取出箭来,装在锦囊中,背着它走在前面,等到胜利归来,再把箭放回宗庙。
当他把燕王父子捆绑起来,用绳索束缚,把梁朝的君臣头颅装在木匣中,送入太庙,归还箭矢给先王,报告成功的消息时,他的气势多么旺盛啊!等到仇敌都被消灭,天下已经安定,一个晚上有人喊叫,叛乱四起,慌乱地向东逃走,还没见到敌人,士兵就溃散了,君臣互相看着,不知道该怎么办,以至于对着天发誓,剪下头发,泪水沾湿了衣襟,多么衰败啊!
难道是得到天下困难,失去天下容易吗?还是考察他成功与失败的经过,都是由于人为的因素呢?《尚书》说:“自满会招致损失,谦虚会得到益处。”忧虑辛劳可以振兴国家,安逸享乐可以导致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
三、
内容要点 | 说明 |
作者 | 欧阳修,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
出处 | 《新五代史·伶官传》序言 |
主旨 | 强调“人事”对国家兴衰的重要性,提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观点 |
历史背景 | 后唐庄宗李存勖因宠信伶人而失国,教训深刻 |
结构 | 由史实引出议论,层层递进,逻辑严密 |
语言风格 | 简洁有力,富有感染力,具有强烈的警示意味 |
四、总结
《五代史伶官传序》通过历史事件揭示了“人事决定成败”的深刻道理,强调了居安思危、勤俭持国的重要性。欧阳修以庄宗为例,提醒后人不要沉溺于享乐,而应时刻保持警觉,避免重蹈覆辙。这篇文章不仅具有历史价值,也具有现实意义,至今仍值得我们深思与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