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甄选问答 >

文言文季氏将伐颛臾原文译文

2025-08-11 20:56:16

问题描述:

文言文季氏将伐颛臾原文译文,有没有大佬在?求高手帮忙看看这个!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8-11 20:56:16

文言文季氏将伐颛臾原文译文】一、

《季氏将伐颛臾》是《论语·季氏》篇中的一段对话,记录了孔子与其弟子冉有、季路对“季氏将伐颛臾”一事的讨论。文中通过孔子对季氏意图的批评,表达了他对礼制和仁政的坚持,也体现了儒家思想中对权力滥用的警惕。

文章以简洁的语言展现了孔子的政治立场和道德观念,强调“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的治国理念。同时,也反映出当时社会动荡、诸侯争霸的现实背景。

二、原文与译文对照表

原文 译文
季氏将伐颛臾。 季氏准备攻打颛臾。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冉有和季路去见孔子说:“老师想要这么做,我们两个臣子都不想这样做。”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孔子说:“冉有!周任说过:‘能施展才能就担任职位,不能的话就该辞职。’如果危险而不扶持,摔倒而不搀扶,那还要那个辅佐的人干什么呢?而且你说的话错了,老虎和犀牛从笼子里跑出来,龟甲和玉器在匣子里被毁坏,这是谁的过错呢?”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冉有说:“如今的颛臾,坚固而且靠近费地。现在不夺取它,将来一定会成为子孙的祸患。”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可谓具臣矣。” 孔子说:“冉有!君子讨厌那些不说自己想要却要找借口的人。我听说,拥有国家或家族的人,不怕贫穷,只怕分配不均;不怕人口少,只怕不安定。如果分配平均,就没有贫穷;和睦相处,就没有人少;安定团结,就不会倾覆。这样,远方的人不归服,就应修明文德来招引他们;已经来了,就要让他们安定下来。如今你和冉有,可以说是称职的大臣了。”
季氏将伐颛臾,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季氏将要攻打颛臾,我担心季孙氏的忧虑,不在颛臾,而在宫内(指内部)啊。

三、

《季氏将伐颛臾》是一篇典型的儒家政治伦理文本,通过孔子对弟子的教诲,表达了对权力使用的道德约束。文章强调了“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的治国理念,主张以德服人,而非依靠武力扩张。

孔子通过对冉有的批评,指出季氏的行为违背了礼制,也暴露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他提出“修文德以来之”的思想,体现出儒家“以德治国”的核心价值观。

结语:

这篇文章不仅反映了春秋末期的社会现实,也深刻揭示了儒家思想中的政治智慧与道德理想,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