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丧考妣词语意思】“如丧考妣”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人因极度悲伤、恐惧或惊慌而表现出的失态行为。这个成语虽然字面看起来有些夸张,但在日常生活中也常被用来形象地描述某人情绪失控的状态。
一、词语解释
词语 | 如丧考妣 |
拼音 | rú sàng kǎo bǐ |
出处 | 《礼记·檀弓下》:“孔子曰:‘……子夏之死,子哭之恸,曰:‘吾何为于斯?’孔子曰:‘哀则哀矣,其悲也甚。’”后引申为形容极度悲伤。 |
释义 | 原意是像死了父母一样悲痛,现多用来形容人因极度悲伤、恐惧或惊慌而神情恍惚、举止失常。 |
用法 | 多用于口语或书面语中,带有夸张色彩,常用于描写人物在重大打击后的反应。 |
近义词 | 悲痛欲绝、痛不欲生、惊慌失措 |
反义词 | 泰然自若、镇定自若、从容不迫 |
二、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例句 |
考试失败 | 他看到成绩时如丧考妣,坐在地上久久不能起身。 |
家庭变故 | 父亲突然去世,她如丧考妣,连饭都不肯吃。 |
意外事件 | 听到公司破产的消息,老板如丧考妣,整个人都崩溃了。 |
三、注意事项
- “如丧考妣”虽常用,但不宜频繁使用,否则会显得语言贫乏。
- 使用时需根据语境判断是否恰当,避免误解。
- 该词多用于描述负面情绪,若用于正面情境可能产生反效果。
四、总结
“如丧考妣”是一个具有强烈情感色彩的成语,原本出自古代礼仪文化,后来演变为形容人极度悲伤或惊恐的状态。它在现代汉语中广泛使用,尤其在文学作品和日常对话中,能够生动地表达人物的情绪波动。理解并恰当使用这一成语,有助于提升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