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墨子非攻原文及翻译】一、
《墨子·非攻》是战国时期思想家墨子针对当时战争频繁、百姓受苦的现象,提出“非攻”主张的代表篇章。墨子认为战争不仅对百姓造成伤害,也违背了“兼爱”的原则,主张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反对无义之战。文章通过逻辑推理和历史事例,强调战争的破坏性与非正义性,倡导“尚贤”“节用”等治国理念。
本文以“原文+翻译”的形式呈现,并通过表格对比的方式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言文内容。
二、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原文 | 翻译 |
墨子曰:“今有一人,入人之场园,取其桃李瓜芋,此何若人?曰:‘恶人也。’” | 墨子说:“现在有一个人,进入别人的果园,偷摘桃子、李子、瓜类和芋头,这是什么样的人呢?”人们说:“这是坏人。” |
“今入人之国都、城郭、宫室、宗庙、丘墓,杀其人,取其财货,此何若人?曰:‘恶人也。’” | “如果一个人进入别人的国家、城市、房屋、宗庙、坟墓,杀害人民,抢夺财物,这是什么样的人呢?”人们说:“这也是坏人。” |
“然则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今至乎大人、巨子,而闻其战,起而攻之,谓之‘义’。” | “那么天下的君子都知道并指责这种行为,称之为‘不义’。但当大人物、首领听到战争时,却起兵去攻打,却称之为‘义’。” |
“故古者圣王,不贵其国,不重其民,以利天下为本。” | “所以古代的圣王,不重视自己的国家,不看重自己的百姓,而是以利益天下为根本。” |
“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 | “爱护别人的人,别人必定会爱他;利于别人的人,别人必定会利于他;憎恨别人的人,别人必定会憎恨他;伤害别人的人,别人必定会伤害他。” |
“是故昔者,禹、汤、文、武、周公,行其道而天下大治。” | “因此,从前大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周公,实行他们的道理,使天下大治。” |
“今也,诸侯之大夫,好攻伐,以危其国家,而杀其民人,是故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 | “如今诸侯的大夫喜欢发动战争,危害国家,杀害百姓,所以天下君子都知道并指责他们,称之为‘不义’。” |
三、总结
《墨子·非攻》通过对“非攻”理念的深入阐述,表达了墨子对战争的批判态度。他认为战争不仅违背道德,也违背了“兼爱”的核心思想。文章通过对比个人盗窃与国家战争的不同评价,揭示出“义”与“不义”的标准不应因身份不同而改变。墨子主张以和平、公正、节俭的方式治理国家,强调统治者应以天下为己任,而非只顾私利。
该篇不仅是墨家思想的重要体现,也为后世提供了关于战争伦理与政治道德的深刻思考。